“华南虎照”:官方调查结束,民间“问责”不能止步
(2008-07-01 09:42: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涛之评论 |
“华南虎照”:官方调查结束,民间“问责”不能止步
但是,实际上,官方的“问责”是不彻底的。比如“诉讼狂人”郝劲松就提出五点质疑:一,陕西省林业厅长张社年受处分太轻;
二,王万云、关克、孙承骞、朱巨龙只受行政处分,无法服众;三,这实际是团伙犯罪,不是单独作案,周正龙一个人当替罪羊,不能心服口服;四,存在诈骗未遂情节,但不光是诈骗那2万奖金,而是1000万国家拨款;五,陕西省公安机关来侦查,不合程序。要求异地侦查,异地审判。除了郝劲松外,还有许多媒体人士和网民也提出了诸多质疑,这些质疑,官方可能不会再有回应。因此,为让造假者与护假官员承担更多责任,民间继续进行“问责”很有必要。
官方的调查和“问责”通常是通过刑事手段或者行政手段来进行,而民间的“问责”主要是通过司法手段,通过提起诉讼来进行,因此,官方的“问责”不会影响到民间“问责”的进行。官方的“问责”主要是让官员和造假者承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给他们定罪或者纪律处分,而民间通过诉讼程序的问题,一般是让官员或者造假者承担民间责任,让他们赔偿、赔礼道歉,或者让政府承担相应的职责,履行其应当承担的义务(比如进行信息公开的义务)。所以,官方的“问责”代替不了民间的“问责”,相反,民间的“问责”加上官方的“问责”,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加上民事责任,就让那些造假者与护假的官员付出的成本更高,让他们今后在类似的问题上能三思而后行,并且还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
在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问责”就是需要通过两条战线展开:一条战线是公民和媒体通过质疑官方,要求官方积极展开调查,进行“问责”,或者官方主动对相关事件进行调查,进行“问责”,这就是所谓的官方“问责”;另一条战线就是公民通过向法院起诉,通过民事手段来惩罚造假者以及通过司法手段来对政府进行监督,这就是所谓的民间“问责”。
民间“问责”有利于培育公民精神,让公民对于公共利益多一份社会责任感。因此,从培育公民精神和公民社会角度出发,我们也希望对于“华南虎照”事件,民间能继续进行“问责”。
对于“华南虎照”事件,民间除了骆光临通过起诉周正龙和关克侵犯其名誉权进行“问责”外,还有郝劲松以“信息公开申请人”身份起诉陕西省林业厅要求信息公开进行“问责”。但是,与骆光临“初步决定撤诉”相对应的是,郝劲松表示:“尽管已召开新闻发布会,我还是会继续上诉”。我赞赏郝劲松的态度,也希望骆光临继续进行对周正龙和关克侵犯其名誉权的诉讼,这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然更有益于促进公共利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