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桑人生(纪实体小说)一

(2009-05-15 18:52:09)
标签:

纪实体小说

万家岭大捷

郭世和

梅亚雪

文化

    1938年秋,日军106师团主力和101师团之一部,窜入德安县磨溪乡万家岭一带,被国民党薛岳兵团包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激战12昼夜,歼灭日军四个联队一万余人,时称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大捷。

 

     两军对垒,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为了解围被困部队,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当地百姓家家残垣断壁,尸横遍野。侥幸活着的,纷纷结伴逃难。在逃难队伍中,一个四岁的孩子紧紧拉着母亲的衣角:“妈妈,爸爸为什么不跟我们一块走。”

 

     母亲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已经成为废墟的家园,强忍着泪水对孩子说道:“爸爸要看家。”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惊慌失措地跟着母亲,淹没在四下逃窜的难民之中。

 

     这个孩子名叫郭世和,抗战胜利后,当他和母亲从后方回到家乡德安磨溪双溪垅郭村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早已死于日军的轰炸之中。逃难的日子里,无论遭受多少艰难困苦,饥饿寒冻,在他的心中,远在家乡的父亲一直是他的精神寄托。现在,当他静静地站在父亲的坟前时,总感觉自己头顶的天空塌了一半。 

 

     母亲含着眼泪说道:“世和,爸爸走了,将来这个家就靠你了。”

 

     不满十岁的郭世和紧攥着小拳头:“妈妈,从现在开始,我每天都会保护您,保卫我们的家。” 这些年的流离失所和四处奔波,已经历练了他幼小的心灵,尤其是看到因劳累而骤显衰老的母亲,男人与生俱有的秉性使他变得异常坚强。

 

     一贫如洗的家住着他们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靠一些针线活养家,他就天天到山里去挖野菜,虽然很少能够吃上一顿像样的饱饭,但比起逃难的日子里所遭受的凌辱和恐惧,母子二人感觉幸福多了。

 

     逐渐的,一些上门给母亲说媒的人多了起来,但每次都被她挡在了门外。

 

     听说有人给自己介绍“爸爸”,年少的郭世和其实心里还怀有一份期待,他以为这个“爸爸”一定就是死去的那个爸爸的化身,会和死去的爸爸一样,会用生命来呵护母亲与自己,与自己血浓于水。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悄悄地询问母亲:“妈妈,为什么你不愿意给我找个爸爸呢?”

 

      母亲叹了口气:“唉,孩子,你还小,不懂事。没有听说吗?前村的一个后爸把孩子的眼睛都打瞎了。”

 

     “他为什么那么歹毒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世和呀,你是我和你爸爸生的,现在妈妈再找就是你的后爸,你不是他生的,所以他就不会对你好的。”

 

     “原来是这样呀?妈妈,我不要后爸!”

 

     母亲笑了笑:“为了你,妈妈一辈子也不会找后爸。”这一笑,不知道蕴含了一个母亲的多少挚爱,也隐藏着一个女人的幽怨与无奈。

 

     战争的阴霾渐渐远去,大地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了生机。尽管还是那么贫穷,还是那么愚昧,但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人们心灵的创伤逐渐愈合,平静而简单地劳作在地头田间,男耕女织的景象构筑着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

 

     在山里挖野菜时,郭世和经常挖出一些战争的遗弃物,比如枪弹壳、炮弹壳之类的东西,别的孩子把这些东西当做玩具,而他,却对上面刻着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拿着这些“文字”去问大人们,村里却没有一个人认识。听说邻村有个教书先生,他就跑七、八里地赶去请教。那时候,除了有钱人家,穷人家既没有要孩子读书的条件,也没有这种意识,而孩子们更没有读书的欲望。看到他如此好学,教书先生就开始教了他一点东西。而他对文字似乎有异常的天赋,先生任何教过一遍的东西,他都能够牢牢记住,没过多久,他就能够背诵整部的四书,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