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集前言
(2009-10-07 23:32:31)
标签:
中国书法一笔一画旭奇书法文化 |
分类: 我自己写 |
为自己的书写前言是多余的事,因为作品是最有说服力的。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壮着胆子说说我想要说的话,尽管多余。
当今书坛是多元化格局,当今书法的境遇是尴尬的,做为一位艺术单行者更不容易。书法风格最终体现精神的特立独行,但必须是“取之有道”,所以说,这本书法集的出版对我而言,已经远远超越了我对个人画集的兴趣了。
中国书法的空灵与神秘直接影响我对中国画的表达方式,近两年里我对书法的关注、临摹、创作,已远远超过画画所用的时间。
墨气入纸,妙如润玉。书法的一笔一画所反映出来的徐疾、刚柔都体现书者的心境和感觉。墨色和线条赋予书写者灵性,那是纯净生命的感悟。
我认为,人的存在,只是个人内心的存在,最终是个人内心的体验。如果你进入书法的生活状态,将是人生最美的一种。因为中国书法的艺术核心是“禅庄”,以书法证菩提,眼正道尊、节高养静。弘一法师临终时写的偈语“悲欣交集”,其中必包涵着书法之情节。
中国书法与西方艺术有所不同的是,中国书法更富有连贯性、持续性和民族性,我认为中国书法的临摹即是创作。通过临摹范本,然后重新解构(其中的技艺难度是很大的),最后要体现书者的精神世界,正所谓冲破前贤藩篱,独立名家。大家的书法往往不假雕琢,如三岁稚子,绩学大儒,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笔法越简单、越直率、越能彰显自我人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我学书法从一开始就以“拙”、“稚”为追求的。最早学“颜体”,求能“悬腕作大字”,始知“字如其人”,从中领悟运笔之法,“无往不收”、“回锋逆入”。而后,对画家字更感兴趣,原因是画家的字没有为技所束缚,天真浪漫。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呢?徐青藤、倪云林、陈老莲、金冬心、齐白石,旁读二爨,民间书法,一路走来,知道书法奥妙如释迦悟道,一旦通透,豁然贯通。
生活中很多事经历了却说不清楚,我这次发表的书法作品大多数是今年四月回家乡丹东创作的。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创作了一百多幅书法作品,同时与家乡朋友喝酒、喝茶、打牌,把生活作为一种书写方式融入其中。瑧德将这段时间的状态记录的条理清晰,甚至用什么墨什么笔都记得清清楚楚。从我书写的内容到我一笔一画的墨痕里,如果读者能感知我的心境,那将是我最高兴的事了。
丹青不能随人老,
心事谁能与我同。
白石老人感叹世人仅知他的画好,而很少人知道他的艺术思想,曾有“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之语,我深能体会白石老人的这种“自负”。
如果说艺术单行者是对艺术个体生命的感悟,那么我也敢说;“字第一、文第二、画第三。”知我者少,罪我者多,不客套的讲,我的书法我自己喜欢就可以了。
灵知自照,万法归如,一笑。
2009年9月于长沙荷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