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2011-08-12 20:33:25)
标签:

《三字经》

钱文忠

中庸

教育

分类: 三字经讲解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画外音:中庸原来只是一篇三千多字的小文章,但是宋朝大儒朱熹却把它从《礼记》中提取出来,变成了单独的一部书,并且把它推崇到了极高的地位。那么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现代人还应该不应该提倡中庸之道呢?)

  我们讲了四书里的前两部,《三字经》排列当中,一部《论语》,一部《孟子》。那么四书里的其他两部,《大学》和《中庸》,它们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其实这两部经,我们在以前多少都涉及过,那么在这里呢,我们要花比较多的篇幅换一个角度去讲述它。《三字经》首先讲的是《中庸》,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就这12个字。这12个字,它的含量也很大,解释起来也很困难,这里边有相当的一些东西需要加以说明。《中庸》的作者是谁?《三字经》很明确说了,也就是说是子思写的。那我们前面多次地提到,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其实在孔夫子去世以后,儒分为八。儒分为八的意思,实际上就说儒家后来有八个主要的派别,而子思之儒,子思这一脉的儒家就说八派当中的一派,现在看来还是相当重要的一派。《中庸》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毫无疑问,我们在这里不是一个长篇大论的场合,只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明。《中庸》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在儒家典籍里边理论层次最高,理论色彩最为浓厚。

  文忠寄语:《中庸》在儒家典籍里,理论层次最高,理论色彩最浓厚。

  那么大家也许会问,那么能不能用尽量浅显明白的语言,来说一说《中庸》究竟在理论上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有什么特别的贡献?我想最好的办法,最老实的办法,表面上看也是最偷懒的办法就是用《三字经》的六个字来:中不偏庸不易。“中不偏”还比较好讲,就是讲处事、做事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中不偏。不要走极端,以一种比较持中的态度来处事,来做事。“庸不易”就不那么好讲了,历来的解释都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多少有点差距。一种说法“庸”是指经常,永不变化,持久,永恒这样的一个意思。说法一:“庸”代表永恒。如果按照这种解释,中不偏庸不易就是讲中就是不走极端的这种德行,这种品德,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永恒的。“中”乃是永恒的,如果要这么解释的话,中庸就是这个意思。另外一种解释是,庸是庸常之意。说法二:“庸”代表平庸。用我们今天的大白话来讲,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那么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我想宋朝的理学大儒程子曾经说过,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那么看样子《三字经》很有可能是从程子的话里面总结出来的中不偏庸不易。所以我想结合宋朝儒学大师的话,大概是前一种解释比较稳妥一点。换句话说,“中”不走极端乃是永恒的德行。

  文忠寄语:“中庸”就是不走极端,这是永恒的德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