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2011-08-12 17:33:21)
标签:

赵礼

中国

《三字经》

十义

赵孝

教育

分类: 三字经讲解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画外音:儒家文化认为,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才能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三字经》先教孩子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世,然后再教孩子们应该怎么读书。那么古人读书和我们现代人读书有什么不同?古代时期的小学都有什么课程?什么叫训诂?什么是句读?训诂和句读对于学习古文,为什么特别重要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八集。)

  上一讲我们讲到《三字经》按序排列,排到了单数的最高:九,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了一个比九还大的数,但是是个两位数:十。所谓的十义,十种恰当、正当的交往处理方式。哪十种呢?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翻译成白话什么呢?父子之间要注重慈爱与孝顺,这当然父要对子慈爱,子要对父孝顺。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夫妇从。兄长必须友爱弟弟,弟弟应该恭敬或者尊敬兄长。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相互讲究信义。君主要尊重臣子,臣子应该忠于君主。这十义,十种恰当的行为准则,人所同,人都应该做到,争取去做到。概括来讲,十义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妇随,兄友,弟恭,朋谊,有信,君敬,臣忠。

  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兄友弟恭的故事。这个故事过去的名字叫赵孝争死,那一听这名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很悲烈的故事,一个叫赵孝的人争着去死。这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有一年,天下饥荒,社会当然就动荡不安了。有一天,兄弟两个正在家里玩耍的时候,强盗破门而入,在家里乱翻,当然,荒年嘛,主要是希望抢到一点粮食。然而赵家一贫如洗,没有一点油水,没有一点粮食。兄弟俩一看强盗冲进来,这俩岁数都不大,吓得就直往门外跑,当然弟弟跑得比较慢,赵礼跑得慢,强盗一把就把赵礼给抓住了。抓住以后怎么办,打算把他给吃了。吃人的这个风俗,古代还是有的,甚至有把人肉当军粮的,人肉干,所以那个时候强盗就准备把他弟弟给吃了。哥哥赵孝本来已经跑得很远了,一看弟弟没跟上来,回头一看,弟弟被强盗抓了,就跑回来。自己再跑回来,跪在这些凶恶的强盗的面前,就哀求,我弟弟有病,身体瘦弱,身上也没多少肉,而且他的肉也不好吃,你们把他放了。只要你们把我弟弟放了,我身体好,我也比较胖,你们就吃我吧。这是哥哥赵孝,在争着替弟弟去死。当时强盗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他们哪里见过有这样争着被人吃的兄弟呢。赵礼就在旁边说,是我先被你们抓住的,我如果被你们吃了,那是我命中注定,我哥哥已经跑了,我哥哥有什么罪过,你们为什么要吃我哥哥呢?兄弟两个抱成一团,抱头痛哭。强盗很凶恶,但是也被这兄弟两个的那种友爱之情打动了,所以呢,就撇下兄弟两个跑了,就没有吃这兄弟两个。这件事情后来被皇帝知道了,就下令褒奖。因为这个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例子了。就将这个兄弟两个人的事迹昭示天下。

  至于友朋之道,古人很重视,我们前面讲过。但是大家知道,古人在友和朋之间是有区别的。古人称有同样德行的人,道德一样的,行为操守一样的为什么?为朋,同样类别的人为友。就是说我们都是读书人,或者我们都是做官的,这叫友。友不一定德行都一样,友不一定是朋,朋不一定是友,当然我们今天已经把它混称为朋友了,都一样了。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

  (画外音:《三字经》把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规矩统称为十义,这对于我们现代人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君臣关系是封建帝王制度特有的一种关系,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理解儒家文化对于君臣关系的诠释呢?)

  我们不要把董仲舒的思想等同于孔子的思想,我们不要把三纲混掉,《三字经》的三纲跟董仲舒的三纲不是一回事。《三字经》讲三纲者君臣义,就是君臣之间要有恰当的方式。我们认为儒家很封建,很专制,诸位,这是一个长期被混淆的错误的看法。儒家真的认同专制吗?儒家真的百分之一百就很封建专制吗?请大家听这一段孟子的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什么意思啊?如果君王把臣子看作是手足,连为一体的嘛,那么臣子就把君王看成自己的腹心;如果君主把臣子看作是犬马,看作是狗,看作是马,那么对不起,臣子把国君看作是国人,什么叫国人,随便马路上随便谁,路人,我跟你没关系。你把我看成犬马,我把你看成国人,还给了你面子,我没把你看成犬马,我还把你当人看。假如君主把臣子看作是土芥,就看成像土啊,泥土啊,轻贱的东西,那么更对不起,臣子就把君看作是寇仇,我把君就看作是我的仇人。请问,这样的学说明明白白的在《孟子》里,你能说儒家学说都是赞成专制的吗?所以《三字经》里面阐发的君则敬臣则忠,君主要尊敬臣子,臣子那么就忠于君主。所以我们要注意《三字经》里面阐发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精神,一般来讲,是比较平和稳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