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终于遇到了懂她的男人
去红家吃饭,是我蛮开心的事情。每接到她的电话,便知她家一定高朋满座,聚了三五好友,邀我同去热闹热闹。饭前饭后,打上一局“八十分”,每次我都是婉拒的,恐水平太差,不能和对手旗鼓相当,只有当红也闲下来上场时,我才同意加入,因为我和红“半斤对八两”,不至于到让彼此索然无味的地步。
红常常是忙碌的,我最喜一边陪她说话一边看她有条不紊地忙出一桌荤素搭配得当的、色香味俱全的丰盛佳肴来。红的新家在江宁一高档小区,约有一百三十平米左右,装修得时尚、精致、大方。厨房、饭厅、客厅、阳台都是敞开式的连在一起的,视野开阔,养眼。哗啦啦的流水声伴着红快乐的笑声,整个家庭里暖意融融。
红这是梅开二度了。
红比我大八岁,我们十多年前偶然认识后就很投缘。后来分别后一直未联系,五年前突然在街头遇见了,这才又开始了交往,这时候我得知红离异了,独立抚养一个十来岁的儿子。
红本来在一个乡镇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被送到党校培养,毕业后县城一红火的企业把她招进去了,可是渐渐地,企业效益不尽人意,红在这个企业里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一直当工人,每月只拿不足千元的月薪,十来二十年一直这样,日子过得很是紧巴。
红长得漂亮,这号年龄的人了,一点没有发胖,一米六五的个子,端庄秀丽,无论穿什么衣服,都像个衣服架子,所以,尽管红的生活拮据,穿的通常是普通的旧衣服,但格格正正,站出来丝毫没有捉襟见肘之感,总是体面又大方。那时我老叹息到:“真是可惜了你这个人才!”
单身久了,常被人念叨着“成家”一事。红很渴望重新组建个家庭,让自己和孩子有份安全感。红是优秀的,看看她培养出来的儿子吧,她的儿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无论是英语、语文、物理、数学等各科比赛,均获得过市级比赛的名次,尤其是书法,居然还在全国获了奖,要知道,这孩子可是没有参加过任何辅导班,就是红一个人培养出来的!儿子初中毕业后,以高分的成绩顺利考入了某高中外校。
贫寒的日子,红没有抱怨过;培养儿子,红没有喊过累。唯独谈到婚姻,红的眼神是黯然的。相亲时,别人一听红的条件,连面都不愿见。是啊,对方,媒人,首先关注的是现实问题,比如工作、工资、儿女,别人一听红月工资七、八百元,又带着儿子,马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别人不愿意见面,对红也是一种伤害,不过,红很豁达的,只是,有些失落。
我说,不能这样介绍对象,应该先让对方见见你这个人,如果这个男人是有眼光的,会把人品放在第一位,会超脱些,不会特别在意那些所谓的基本条件的,其实,说到底,红的经济条件不算多差,用世俗的角度看,红还有一套住房呢,离婚时这套九十平米的住房归了红,这也算经济基础啊。
日子一天天地过着,一天,红来看我,我们两人在火锅店涮火锅。热气腾腾的雾气里,红慢悠悠地告诉我,她谈对象了。
听她把事情经过说完,我不禁拍手叫好!红可能想不到,在她走进市里某医院的那间病房时,就走进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她前去探望车祸受伤的表姐夫,邻床的那位病人,后来就成了她的丈夫。那个男人一眼看见红时就陡生好感,旁敲侧击套出红是单身后,立马就认定了红是他今生要找的人!
后来,事情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男人也是单身,省级机关工作,八十年代即从事编剧和导演工作,有房有车,有知识有文化,身边一个女儿,已在上海读研究生。
当时有朋友笑话男人找了个工人,可是见到红了后,都不吱声了。红是那种综合素质和气质非常出众的女性,她的人生只是缺少机会而己,如果说婚姻也是个机会,那么,这个机会在不经意间降临了。对于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离异的单身女人,这种机会一次足矣!
物质基础固然重要,但是,这个男人是懂红的,这点,同样很重要。因为懂,而接纳,而包容,而风雨同舟。
每次打电话,当男人的女儿接时,女儿声音柔柔的,喊阿姨来接电话,显得自然而充满尊重。红的儿子晚自习回家时,常常在厨房里摸过一点吃食,站在我们身边,招呼着转上一两圈,然后回自己房间去。多么和谐融洽的一家人啊!
男人总是用文化的力量影响红,鼓励红写文章,红居然很快写出了像模像样的散文和诗歌,发表在省、市刊物上。有时,红写了自己颇为满意的诗,不敢相信似的,忍不住打电话念给我听。红自己经常在家练字,上次聚会时,听说她的书法作品也即将发表了。男人还说要请名画家教红作画。红在这次婚姻里得到了新生。
红郁闷地生活了那么多年,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既没有懈怠,也没有刻意地追名逐利,但是,红就这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的这次婚姻是她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固然有偶然因素,但我更愿意相信,其实是一种必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