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商丘张巡 |

商丘的历史很悠久,相传燧人氏曾在这里钻木取火;“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商朝祖先从这里发轫;春秋时期,商丘是宋国的国都,被毛泽东称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宋襄公”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另外,商丘还是哲学家庄子、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以及桃花扇的男主角候方域的故里;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应天府书院”也在这里……
然而行走在商丘的古城,最触动我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发生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一段极其惨烈的历史以及与这段历史息息相关的一个历史人物张巡的故事。
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起兵河北,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很快就攻陷了东都洛阳,在洛阳称帝后,国号为“大燕”。
商丘当时称睢阳,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公元757年年初,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等部族精锐十几万人,进攻睢阳,企图拿下睢阳后,横扫江淮。当时,守睢阳的正是张巡,城中只有6千守军,面对来势凶猛的十几万叛军,张巡与六千士卒同仇敌忾,死守睢阳城。每天从早至晚,接战十多次,士气不衰。张巡更是身先士卒,怒喊杀敌时,咬碎牙齿,眼角尽裂,血流满面。文天祥的《正气歌》 “为张睢阳齿”说的就是张巡。
张巡本是一介书生,开元末年中进士,在睢阳守城最艰难的时候还写下了诗篇《闻笛》“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张巡足智多谋,以少胜多,击退叛军无数次进攻,杀敌数万。然而,坚守半年后,到了当年七月,睢阳城内粮草断绝,很多守军因饥饿而死。人们开始吃树皮纸张,树皮纸张吃完后,便张起罗网捕捉鸟雀老鼠充饥,最后连皮制的铠甲都被煮熟吃掉,当能吃的都被吃尽以后,便出现了最惨烈的一幕,开始吃人。
张巡首先杀死自己的爱妾,强令官兵吃下;接着另一位主将许远也杀掉自己的仆奴以当军粮。吃完主帅的家人后,是城中的妇孺老弱,据新旧唐书记载,睢阳守城所食人口在两三万人,守城前,城中人口有4万多,城破后,遗民只剩400余口,也许这个数字过于夸张,但吃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新唐书卷二百五十列传》:“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远亦奴僮以哺卒……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遗民止四百而已。”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人心终不离变。”
历史学家柏杨这样评价这段历史:“美国和墨西哥战争时,大卫·克拉克先生曾经死守阿拉姆城,但他先疏散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妇孺,然后征求‘与城共存亡’的志愿军,经过一场惨烈的攻守战,全城被屠。阿拉姆之围可歌可泣,而睢阳之围,我们没有歌,只有泣,那是已瘦成一把骨头的女人和孩子们,被暴官们宰杀时痛彻骨髓的哀泣。中国人没有生命的尊严,在恶君凶臣、强盗匪徒眼中,一文不值;就是在所谓圣君贤相、忠臣义士,以及高级知识份子眼中,也不过是使他成功的一种手段。每一思及,悲愤交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