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安大雁塔 |

贾平凹写过一篇文章,其间提到:“把大雁塔比做一枚印石,把曲江池比做一盒印泥,无言的上帝把中国文化的大印放置在西安,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所在地。”
大雁塔就像中国文化的大印,这个比喻还真是很独特。
下了多日的雨,天气放晴后,和朋友相约去逛一次大雁塔。虽是西安人,对于西安的名胜古迹,可能是久住芝兰之室,不闻其香,很少逛,大雁塔是经常路过的,却从不进去。
最近心血来潮,先是逛了小雁塔(前面写有博文:枕上一声残梦醒
大雁塔是玄奘取经归来译经和藏经的地方。其实,现在的大雁塔并不是玄奘时期的大雁塔,玄奘亲自主持修建的大雁塔由于是内土外砖,很快就倒塌了。我们看到的大雁塔是武则天时期修建的。塔建好后,不仅藏经,也供人们游览,更是新科进士雁塔提名的地方。想来唐代学子高中进士后,真是风光无限, 先是皇帝赐宴杏林,接着曲江流饮, 然后是雁塔提名,更有“人生得意马蹄疾,一日看边长安花”的欣喜若狂......
大雁塔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霜雪雨,兵燹水火,至今犹存,也无怪乎被贾平凹称作是中国文化的一枚大印,它实在是见证了历史并将继续见证历史。看到大雁塔,不由你会想到辉煌的唐朝,想到佛经,想到唐诗。佛经安顿人心,给人智慧。唐诗,堪称中国人乡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总谓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长相思,在长安......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无论你在那里,念一首唐诗,便会乡愁弥漫,梦绕魂牵,家在长安。
初夏时节,新雨过后,大雁塔里树木葱茏,一尘不染。我们绕塔一周后,开始坐在树林深处古老的石凳上休息,透过树林的缝隙,可见蓝天白云,也飘来了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声音是从大雁塔每一层的四个角上发出的,是风与铃相遇后发出的天籁,高空传来,空灵而飘渺,充满禅意。我们坐着听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不知不觉竟是整整一个下午。
从小雁塔聊到大雁塔, 从佛经聊到唐诗,由叮叮当当的风铃又想到沙漠中的驼铃, 想到玄奘,“乘危远迈,杖策孤征,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摄霜雨而前踪 ,周游西宇,十有七年......”何等的精神,何等的信念。由玄奘又聊到玄奘的弟子辩机私通高阳公主被腰斩的故事,聊到唐玄宗、杨贵妃、长恨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