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冬燕打太极弹古琴,最近又迷上了大篆。
她说中国古典文化都是相通,这三样东西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打太极弹古琴之余再写写大篆,可以相互促进。
写字之前,她想先拜访老师,朋友余良推荐了书画之乡三原县85岁的老书法家张应选老师。张老是刘自椟的弟子,曾经是三原于右任纪念馆的馆长和三原县政协主席,写了一辈子大篆,在三原德高望众。
这个星期天,我们一行4人驱车前往三原,拜访老师的地方被安排在刚刚对外开放的张家窑生态村,这个村落以古窑洞和地坑院为主,在目前众多的民俗村中可谓别具一格。
车子经过三原县城,过龙桥,又经过李靖故居,便开始上原,张家窑就在据三原县城以北12公里的丰原上。
张家窑的老窑洞。
在保留了老窑洞和地坑院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批窑洞。
地坑院是建在地底下的院落,渭北旱原特有的民居。
地坑院有大有小,大的有十几间窑,小的也有两三孔。
村子里的一些房舍外面还画了一些过去的宣传画。
三原是书画之乡,张家窑的每一孔窑洞都挂有字画,还专门建有书画家的工作室。
三原刘自椟的大篆。
在这里可以品尝最原生态的三原小吃。
灯具很有创意。
在这个村落里有7棵百年以上的老柿子树,人称7君子,整齐地排列成一条线,葳蕤繁茂。据说到秋天的时候,柿子挂满枝头,树枝压得都垂在了地上,而且最后只剩柿子不见叶子,极其壮观。看到这7棵百年老树,我们已经决定秋天的时候一定要再来一趟。
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
古朴原始的小房子。
在一个窑洞的院落里摆放着今天要见的张应选老师的书法作品,是一个十米长卷,上面是张老用大篆书写的二十首论书绝句,今天张老把他的大印拿来了,要在上面盖章。
85岁的张应选老师看上去很文弱,但精神很好,他说知道我们要来,今天特地起了个大早。


冬燕拜见老师,请老师指点如何写好大篆,老师淡淡地先说了两字:坚持。

张老师带了两本杂志,有介绍他的文字和作品。



看了张老师的字,连我也要迷上大篆了。
张老师送给冬燕的字。

送给余良的字。

送给我的字。张老师如此慷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张家窑,我们还偶遇人称“大侠“的书法家贺一平, 他也为我们每人写了一幅字,
我们都要了他最拿手的”怀远“两字,很有意思,他写字的时候戴着手套。

冬燕的那幅字上没有落款,张老师马上补上。


接着,张老又写了”无愧“两个大字,文弱的张老师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一气呵成,先是那一竖写下来,站在一边的我几乎要上不来气,85岁的张老却气定神闲,手都不抖一下,就像太极内功,气足神完,功夫了得!
写完字,张老又给我们讲解他的十米长卷,
上面的每一首诗,都是对书法最精道的论述。

向张老致敬,慷慨宽厚,没有一点架子,
85岁的高龄,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祝福张老健康长寿,创作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
朋友余良从三原回来诗兴大发,还写了一首诗赞美三原:三原三宝——书法、武术、张家窑
书法大县是三原
名人辈出非等闲
一代大师于右任
标准草书天下传。
红拳宗师出三原
人称鹞子名高三
盖世武功无人敌
两脚并踩在陕甘。
丰原坡上张家窑
历经风雨百多年
精心保护与开发
生态民俗人人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