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晴朗的周末又来到蓝田。先是沿着华胥的杏花谷一直朝里走,来到一个叫羊茂山的地方,又从羊茂山到蓝田临潼交界的人祖庙,黄昏时,从人祖庙又到了还没有完全建好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乡下算是整整转了一天。
前晚,刚刚下过一场雨,乡下的空气格外清新,树木都披上了簇新的绿装,果树枝头缀满了细小的果子,梧桐花开得正盛,一只公鸡领着几只母鸡在草垛间咕咕地觅食,两只猫突然在场上追逐起来,我们就这样悠闲地在村里踱着方步,慢悠悠地走,慢悠悠地看,遇见谁就跟谁说两句,村民们有人在磨面,有人在碾场,有人在抽烟,有人在晒太阳,竟没有一点生分,也没有一点戒备,给村民拍照,他们非但不生气,还很高兴。朋友跃武走着走着念起了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一个早上在杨茂山,我们几人都有点像陶渊明了。
两只猫在场里追逐起来。

刚下过雨,地上还有些湿,这位村民在院里的地面上洒了些粉煤灰用最古老的碌碌来回碾压,这样地面会硬一点平一点。
我也帮着干了一会儿。
抽烟带锅的老汉一直笑眯眯的看着我们。
这位村民边打手机边推独轮车,他说刚磨了面,要去拉面。
可爱的小朋友,一说照相就翘起了两个指头。
朴实而温暖的农家大嫂。
路边卖豆子的母女。
卖香椿的老汉。
卖槐花的老婆婆。
很认真地称称。
很像白鹿原里的三娃。
编竹笼的年轻人。
抱着娃到人祖庙转转。
一群媳妇围着跃武看照片。
猫也胡乱跑着。
羊吃草也让我们看了半天。

黄土崖上的一枝新绿
人祖庙门前的柏树。
人祖庙位于骊山最高峰九龙峰。《临潼县志》描述:“九峰既峙其下,形如九龙之首,故名曰‘九龙崖’。”这里祭祀着人类的祖先伏羲、女娲、华胥。史称三皇庙(后人多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
乾隆本《临潼县志》卷八云:“骊山东岭离邑二十余里有人祖庙,相传为天皇氏邑。”在秦代,人祖庙叫做始皇祠。《三秦纪》曰:“骊山巅有始皇祠,不斋戒而往,即风雨迷道,强行即死之。”在汉代,此庙又称作汉露台。乾隆本《临潼县志》云:“露台祠即人宗庙……”在唐代,人祖庙则被称作大地婆父祠。明清年间又恢复原称人祖庙,古匾至今犹存。


原始的庙宇早已不在了,但周边的古树却显示着这里的过往和灵气。
这块石头人称“人祖石”
和人祖石合个影。
相传太古之时,洪水泛滥,生灵遭难,世间只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他俩为了繁衍后代,向天祷告,愿结为夫妻。两人商议好将两扇石碾的一扇各自从骊山顶上滚下沟去,若天作之合,碾扇合即结为夫妻;如天不允,碾扇不合,即不成婚。结果两扇碾扇合在一起,于是兄妹成了婚,从此繁衍了中华民族。在人祖庙下的山沟里至今还保留有两扇像磨子一样大的圆石。
戏台下有茶座。
蓝田出勺勺客,即掌勺做饭的厨师,墙上的这段话道尽了勺勺客的悲欢离合, 很有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