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山间徒步,走出大山的时候,车子直接把我们接到卓尼县一个很不错的宾馆,美美地睡了一夜。
青山环绕中的卓尼是一座很美丽的小城,雨后的蓝天上,是立体状的白云,白云俯视下的山谷里隐藏着数不清的美景,这次从迭部到卓尼的穿越,算是见识了。
卓尼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接壤四川青藏 ,海拔在两千米左右,年均气温只有4.6摄氏度,寒冷湿润,四季不明。
一夜安眠,清晨起来,在宾馆对面的小吃店吃了红萝卜包子和土豆包子外加一碗稀饭之后,我和老公雇了一辆蹦蹦车就直奔县城南面半山腰处的禅定寺。
卓尼禅定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唐代就有,历代又重建。明代时,一度成为甘青藏区三大佛教寺院之一,雄伟壮观。
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皇帝召见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之弟、卓尼大寺主持堪布阿旺赤勒嘉措,封其为大国师,并御赐"敕赐禅定寺"的匾额,镌刻于寺门,沿用至今。杨汝松土司耗银33631两,刊刻了举世闻名的卓尼版《大藏经》之《甘珠尔》和《丹珠尔》,各地僧人趋之若鹜,当时在寺僧众达3100人,盛极一时。
文革中,禅定寺被拆毁,如今的禅定寺是这些年又恢复重建的。
清晨走进禅定寺,寺里很静,人很少,几个大殿的门都紧闭着,紧闭的大门外,依然有虔诚的佛教徒在敬拜,偶尔可见穿红色喇嘛服的喇嘛匆匆走来,看到我们拿着相机,立即举起宽大的袖子遮住脸,不让拍照。寺庙的后面,是一排排的房舍,像是安置房,独门独院,但院落的贫富似有不同,有些院落看上去很富有,门口还停有汽车,有些院落则很破落,杂草丛生,经过询问才明白,这一个个院落的主人是庙里修行的喇嘛,院落是庙产,也是喇嘛的私产,可以一直住下去。喇嘛有点像是藏区的文化人、精神导师,学问好修行好的喇嘛就会有很多人请,很多人供养,所以也就有了贫富之别,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禅定寺大门。
走进大门看到的是这样一个院落,院落静静的,一位老人正蹲在白墙下享受阳光。
这里也是佛学院,还有辨经台。
大殿外漂亮的廊柱和大门。
到处都是静静的,有时光停滞的感觉。
偶尔可见一人静静地走过,一拐弯就不见了。
喇嘛的房舍。

有小狗在溜达。

这只狗使劲冲着天吼。

寂静中,老公的身影一闪而过。

寺庙的外墙有些断壁残垣,可能是古老寺院的遗迹。

一侧的外墙上有两丛紫色的小花开得正艳。
从禅定寺门外看山脚下的卓尼县城。
寺外的白塔。
白塔一侧的晒佛台。
在白塔下,见到了这位藏族老人,正在转经。主动和老人搭讪,老人说他来看孙子,孙在在禅定寺出家了,
出家后,只有家里人可以来看,孙在不能再回家了,也没有家了。老人说没有结婚的人才可以做喇嘛,一旦结婚就不行了。做了喇嘛以后,如果想女人要结婚,就必须还俗,他说他很支持孙子做喇嘛。
老人70多岁,相貌堂堂,想见其孙也是一个英俊的小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