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延安市区往延川方向走,很快到了一个叫甘谷驿的地方。开始下雨了,透过右侧的车窗,突然看到一座高大的西式教堂一闪而过,我立即叫停车,已经开过一二百米的车子又掉头回来。
顶着细雨,我们走向这座教堂。教堂是歌特式建筑,是一座天主教堂。有高大的窗户,窗户的玻璃是彩色的,有些已经打碎,好像是很长时间不用了,门也锁着,落着厚厚的灰。但一看就知道是解放前的教堂,从教堂的规模和样式看,应该是西方传教士建的。
回来后,上网查,了解到甘谷驿天主教堂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1909年,西班牙人易兴华任天主教陕北教区的主教,将天主教传入延安。1931年,教会大量购置土地,雇佣当地劳工300多人,修建教堂,3年后竣工,1934年有教徒50多人,1935年,红军解放延安后,教会搬离,教堂就停止了活动。
另据了解,延安地区1840年到1949年,共有教堂23座,其中天主堂12座,基督教堂11座,福音在当时的延安已有燎原之势。
最近,陕西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本书——《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延安》。这本书原名为Mandarin
& Missionary in
Cathay ,可直译为《官员与传教士在中国》。作者为欧内斯特·波尔斯特-史密斯,一位英国浸信会传教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史密斯先生生卒年不详,根据原书的说明,他曾在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在陕西传教达12年之久,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延安度过的。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是第一位在陕北定居的欧洲人,他的妻子是第一位在陕北定居的欧洲妇女,他的女儿是第一位在陕北出生的欧洲小孩,延安二道街原有的基督教堂就是在他的努力下于1914年11月1日正式建成并开张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