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眉县,秦岭的脚下,一个叫跑窝的小山村里,几乎家家都信天主教,这源自于村中的传统。在这个小村落后面的一个山包上,建有一个教堂,名为十字山教堂,这个教堂清朝时就有,中间经过几次劫难,如今教堂又建起来了。

回宝鸡的路上,途径眉县,路边就有很醒目的标志"十字山教堂",我们沿着指示的方向顺路拐了进去,想看看这座教堂。车子一直往山根开,两边都是菜地和果园,过了一条小河,远远就看见村后面一个小山包上教堂高耸的十字架。

车子经过村子,一直可以开到教堂前的小广场上,耶稣背十字架的雕像就矗立在广场中心。我们拾阶而上,一直上到小山包的最高处,竟然看到这里有前后两座教堂。前面的教堂稍大,可以容纳千人,后面的教堂稍小,亦可以容乃数百人。



教堂门口的雕像。

据说当年之所以在这里建教堂,是因为这个小山包酷似耶稣受难的髑髅山,上面这张照片就是十字山教堂所在地的远景,最前面的那个小山包就是教堂所在地。
18世纪中叶,城固县刘嘉录神父毕业于意大利那玻利城圣家学院并晋铎品,回国前,谒见教宗,恳求给中国这片辽阔的牧场一座朝圣之地,获得准许。后来他传教于陕西各地,发现眉县跑窝村这里的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的加尔瓦略山(耶稣上十字架的山,圣经上说是髑髅山),于是绘图上报罗马教廷,教宗庇护六世命名为“十字山”,刘嘉录在此购地兴建圣若瑟堂、圣母亭、十字山小堂和十四处苦路,营建工程于1777年告竣。
清朝末年,眉县大旱,灾民聚集圣山逃税抗赋,官府发兵围剿,大炮将山上的教会建筑夷为平地,因山上的弹坑随处可见,故又名为炮窝山。
20世纪初,当地的侯志文神父恢复了十字山圣地的旧观。文革期间,十字山教堂又一次被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84年再次恢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