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连日阴霾的天气终于放晴,参加“傻驴户外”前往秦岭中的扯袍峪,准备登顶那里的人头山。
两年前的一个夏日,曾经去过扯袍峪,因为天气酷热难耐,早早喝光了水,没有登顶就返回了,很是遗憾。
此次扯袍峪之行,志在登顶,一心想看看顶端那个酷似人头的大石头到底是啥样的。关于扯袍峪有很多传说。有说唐太宗李世民路过此地,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非要进去看看,吓得近臣官宦扯住皇帝的袍子不放手,结果把皇袍给扯破了。又说太宗李世民于此峪中行猎时,遇险逃跑时龙袍被树枝扯掉了。还有一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为其姨娘扯袍降香,故名扯袍峪。更有的说,王莽追刘秀,在此峪中,因荆棘满谷,刘秀不小心扯烂了皇袍,后来人们就称之为扯袍峪了。

扯袍峪距离西安50公里。 早上8点多钟就走进了扯袍峪。山中天寒,浓郁的秋色已经在山头渲染开来。

峪中有寺,名为法音寺,法音寺外有一宝塔。

寺中有一位来自福建的和尚,法号天池,有屋不睡睡帐篷,他说这样能和天地自然更加亲近,利于修行。在他的帐篷四周有电脑,有佛经,还有茶海,据说他喝的茶都是上等的好茶。在寺院的中央还有一个大筛子,里面是一筛子刚剥完青皮的核桃。天池说,出家人生活很清苦,就是要饿到皮包骨,才能脱胎换骨,获得重生,就像释迦摩尼最终修成N种法相,全是美好。天池长得很帅气,而且魁梧壮实,不知他已脱胎换骨,还是准备要脱胎换骨。又听说来自福建的出家人,此前大多不是赌徒就是赔光了生意,才遁入空门的,天池是否属于这两种呢?深入的问题也不敢多问。
山中多寺庙,自打登山以来,总也绕不过寺庙。虽是基督徒,却也想了解和尚的想法,看他们到底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天气晴朗,天空湛蓝,几缕白云像羽毛漂浮在天空,又像白色的绢帕要把这蓝色的天空擦拭的更加明净。

山顶的红叶赛过二月的红花,在蓝天白石的衬托下,就像是张大千的一幅画。

山下有不知名的小红果,挂满了枝头。

过了法音寺,便开始一路拔高。快到山顶,一棵柏树独立于一块巨石之上,像是烛照山谷的蜡烛,又像是一棵消息树。树下正有驴友向山下瞭望。


走过消息树,进入一片视野开阔的山坡,几簇山石如灵异的怪兽,各具神态,俨然是这里的山神。



一只黄色的小狗从山下就一直跟着我们,这会儿早早跑在前面,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等着,它想吃我们带的好吃的。

山坡的另一面,是一道峻峭的山岭,当我们暮然回首时,真有几分惊艳的感觉。这种美是属于秦岭深处的美,不攀登高山,不深入幽壑,很难领略。



我久久地凝视着这道峻美的山岭,欣赏着它的每一个细部,就像在读一本书,近来登山常常如此,我称之为“读山”。
等我们回过头来再继续攀登,登上一个高台,那像人头一般的巨石便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人头山,处在高山之巅,面对群山的人头山。仔细看,它有鼻子有眼,有嘴有下巴,我按动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拍照,再次被这大自然的造化神工惊倒了。






人头山的另一边,有一条小路可以靠近人头山的后脑勺,后脑勺的上方是一处小庙, 通过悬崖小路,可以到达小庙,但小庙四周是峭壁,无法通向人头山。

人头山面对大峪,大峪河道和其中的公路像两条白色的带子在谷底缠绵着,一直深入到群山深处。

绕着小庙,可以不同角度欣赏人头山的后脑。



小庙的另一侧,又是一道峻美的山岭,白色的岩石上是黑色的苔藓和五色的树木,又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午后时分,山顶居然没有一丝风。我们边欣赏美景,边吃东西,那只小黄狗早已尾随我们到了小庙,此时也与我们一起分享美食。饭后,铺上防潮垫,背对着太阳晒暖午睡。在这高山之巅,松树下,小庙旁,有峻美的山岭做屏障,有人头山慈爱地为我守护祝福,我居然背部晒到发烫,睡着了。
躺在这样的大美之中安然午睡,真有点赛过神仙了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