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故事(334)伸正义不徇旧情
(2018-06-30 09:25:39)
标签:
刘义庆世说新语廷尉仗势欺人不徇私情 |
【原文】元皇帝时,廷尉张闿在小市居,私作都门,蚤闭晚开。群小患之,诣州府诉,不得理;遂至挝登闻鼓,犹不被判。闻贺司空出,至破冈,连名诣贺诉。贺曰:“身被征作礼官,不关此事。”群小叩头曰:“若府君复不见治,便无所诉。”贺未语,令且去,见张廷尉当为及之。张闻,即毁门,自至方山迎贺。贺出见辞之,曰:“此不必见关,但与君门情,相为惜之民。”张愧谢曰:“小人有如此,始不即知,蚤已毁坏。”
【引子】“元皇…”,《晋书·贺循传》:“廷尉张闿(读“凯”)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张闿任廷尉后因病解职,转任金紫光禄大夫,不久病死。都门,京都街巷的门。
挝(读“抓”),敲击。
登闻鼓,古代君主为方便百姓、文武百官提出建议或鸣冤叫屈而在朝堂外设置的大鼓,需要时可击鼓直接上达最高当局。
贺司空,贺循,字彦先。为人礼让耿直,元帝时任太常(主管祭祀礼乐),死后追赠司空。
门情,世交之情。贺循、张闿的曾祖父贺齐、张昭均为孙吴大臣且两人也交好,故称门情。
【白话】晋元帝时,身为最高司法长官(廷尉)的张闿为扩大自己的宅院,就在他住在的市场周边私设街道大门。为迫使别人搬离,故意将大门晚开早闭。邻近的百姓非常烦恼,就到州衙告状,但知州大人惧怕廷尉的权势不敢受理。最后,百姓忍无可忍被迫去敲击登闻鼓,也都被张闿压制下来,无法解决。后来百姓听说清官贺循大人外出到了破冈,于是连名告状。贺循有点为难地说:“各位父老,下官现在是主管礼仪的太常,这事我无权过问。”百姓给他磕头行礼,哀告道:“大人,若您贺青天也不管我们,那百姓就没有活路了。”贺循叫大家暂退,并承诺日后见到廷尉一定过问。张闿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把门拆了,并亲到方山迎接贺循。贺循拿出状辞给他看,说:“大人,这事本不该在下过问。不过一来你我为世交,二来百姓也着实可怜。为了您的令名,还是问问的好。”听了贺大人的话,张闿惭愧不已:“当初没注意到设门会给百姓带来这么大的麻烦,现在下官已依照民意把门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