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小故事——甜粥
(2010-12-06 14:57:10)
					
											标签:
																				
                            土豆华德福甜粥育儿 | 
					分类: 家庭教育 儿童心理 | 
:)在乐乐妈的建议下,我开始给土豆讲睡前故事
一直以来,都是拿着图画书照本宣科的读,这次要脱稿讲,选了一个最简单的故事,提前准备了一下。
 
从前有一个家境贫穷,但是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和母亲过着孤苦伶丁的生活,她们总是吃不饱肚子。有一天小姑娘走进森林,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察觉到小姑娘的困境,送给她一口小锅。当她对着锅说“小锅,煮吧”时,锅里就会煮出香甜的粥。当她再对锅说:“别煮啦,小锅”时,它就停止了。小姑娘把锅拿回家给母亲,从此,她们不再有贫穷和饥饿了,并且经常能喝到香甜的粥。一天,小姑娘出门去,她母亲说:“煮吧,小锅,煮吧。”小锅煮出了粥,她吃呀吃,一直到吃饱了肚子。可是当她想让锅停止煮粥时,却忘记说什么了。所以锅不停地煮呀煮,粥都溢出了锅檐,它还在煮,结果粥流满了厨房和整个房子,然后蔓延到隔壁的房子里,又流进了街道,仿佛要让全世界挨饿的人们都吃饱,可是这却造成了一场大灾难,因为没有人能够停住它。最后只剩下一栋房子没有被粥淹没时,小姑娘回到了家,她只说了一句“别煮啦,小锅”,小锅立刻停止了煮粥,可是任何人想回到城里,他必须吃开一条路,方能进去了。
 
12月1号开始的,中间土豆拒绝了一次,希望听新的,我因为没有准备新故事,所以,就一直每天睡前讲甜粥。到了昨天,就是第五天晚上,土豆开始提问了,什么叫‘孤苦伶仃啊’‘他们为什么没有爸爸啊’,回答的我有点狼狈,要知道,土豆看图画书几乎从来不提问,因为画面几乎都能给他所有他想要的答案。大概从第三次还是什么时候开始,土豆听到最后一句,他们要吃开一条路,就开始哈哈大笑~~
 
于这个故事,我一直没有觉得有特别打动我的地方,用乐乐妈妈的话说,因为我已经听不到圣诞老人的铃声了,但孩子能听到,于是,继续的讲,希望这个可以成为继亲子阅读后,又一个能持之以恒的东西。
 
看到一篇小猪七七写的博文,转载过来,作为参考
市面上有很多版本的《格林童话》,当你把这些版本拿来,就其中的同一个故事拿来比较的话,会惊讶地发现,同一处情节,同一句话,竟然可以有五花八门的翻译,而且其差别有时候真的是大到把意思完全改变的程度。如果这些译者知道,《格林童话》中的情节、人物,都蕴含着深意的话,也许他们就不会想当然地在翻译时信手为之了。
 
小松树采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与其它版本比较,这个版本在内容上最忠实于原著。
我的华德福导师Thann常常说,“讲《格林童话》一定要很小心呀”。每篇童话有其内在的深意,讲的人必须对之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不了解的话,那么讲的时候一定不要想当然地随意改变情节。
 
 
在华德福教师培训中,有专门的教授如何讲故事、如何解析故事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自己撰写故事的课程。当你清楚了故事中的各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含义,其会带给孩子怎样的东西的时候,你就可以容易地为孩子挑选适合他们的故事,或者自己写一篇故事了。
 
 
童话的意义——解析格林童话《甜稀饭》
 
 
表面上,这个故事的出场角色只有三个,但是,如果我们把“角色”这个定义扩大到更宽泛的层面上,就会发现,这个故事还有其它值得注意的“角色”。它们是:罐子、稀饭、咒语。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个故事更加深层的含义。
三个人物的分析:
 
小女孩。在格林童话中,小女孩通常是这样的一种角色:她是单纯的,没有过多地被物质世界污染或者雕琢,还没有失去和灵性世界的联系;她也是弱小的,容易被伤害的;她是美丽的,年轻有活力,代表一种上升、进步的力量。这个故事里面的小女孩是这样,《小红帽》,《何勒太太》里面的小女孩也是这样。
老婆婆。老婆婆与女孩组成相呼应的一对人物。她慈祥、神秘,通常老婆婆的出现,会让一些事情发生;她代表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同时也联结灵性世界,可以给年轻的女孩以引领;和小女孩相对的是,她的身体代表一种衰退的力量。
妈妈。妈妈通常是物质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个代表。她是小女孩在物质世界的依靠。她比小女孩进入物质世界的时间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同时,也和灵性世界失去了联结。
“森林”的含义:
 
 
 
 
我们可以看看《小红帽》里面的森林。森林里的大野狼先是哄小红帽离开自己原来的路,然后又先后欺骗小红帽的奶奶和小红帽,直到把她们两个都吞到肚子里。大野狼的角色含义更加丰富,在这个森林里发生的事情,和在《甜稀饭》里的森林里发生的事情相比,也要复杂得多,还具有了邪恶、迷惑和黑暗的色彩。
 
分析罐子带来的结果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人物角色的安排、从森林情节的内容、还是从故事的结局来看,这都是一个简单的,适合低年龄孩子的故事。但是,它又不是一个适合太小的孩子的故事,因为其中有咒语。
咒语
 
同时,这咒语的使用也象征着一种规则。只有正确地遵循这个规则,才能够产生“对”的结果。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当他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开始需要游戏规则。他们需要慢慢学习,如何建立游戏规则,如何建立界限。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罐子、稀饭、咒语
 
 
 
 
 
人的三元自然本质(Threefold nature of human being):
身体(Body)、灵魂(Soul)、精神(Spirit)。
意志(Will)、情感(Feeling)、思考(Thinking)
人的四元自然本质(Fourfold nature of human being):
物质身体(Physical Body)
生命体(Etheric Body)
情绪体(Astral Body)
我(Ego)
在这里,我们尝试来看看,罐子、稀饭、咒语(规则),其特质分别更接近什么?
从三元构成来看:
罐子代表身体
稀饭是流动的,温暖的,更特质接近灵魂
咒语则属于精神
罐子可以煮东西,它可以做事情,因此可以象征意志
稀饭温暖、流动、热情,其特质更接近情感
咒语(规则)由语言传达,与思考密不可分
从四元构成来看:
罐子可以象征物质身体,这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它不仅仅是一个由某种无生命的物质做成的器具,当咒语出现时,它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它可以自己工作起来,煮出稀饭,也可以自己停下来。因此,从这个特质看,它也象征生命体。
稀饭象征情绪体
咒语是思考的部分,它掌控着罐子,从而也掌控着稀饭,很象是Ego
 
附:《甜稀饭》
 
 
 
 
 
小猪七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