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用心理学:卷入、交互分析

(2023-03-08 18:43:04)
分类: 深痕浅迹

《应用心理学:卷入、交互分析》

20230308

1)卷入

有一位女士,渴望与男性交往,却只会使用一种卑微、讨好的姿态,并等待着一次又一次的抛弃。

一位老师提醒我:小心,不要卷入。

卷入?不可能!

坐在飞机里,我慢慢思考,也许我对她可能真的超出了共情,混杂进了一些同情和共振:她身上的坚韧、卑微、克制的态度触发了我,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坚韧和克制的人,并时刻感觉到自己在世界面前的渺小,于是产生了一种不服--虽然我可以接受一切,但我的意志不会被打倒。在她这里,我对她的命运和她的卑微态度感到不服,认为她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拥有更自信舒展的生活。而这些,就会让我产生一种帮助她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成为了“卷入”。

对别人的关心,常常不仅仅是因为对方,更是因为你自己你某些地方没有获得的满足,需要看到它在对方身上实现。

2)交互分析疗法

按照交互分析理论,每个人人格中都有三部分: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儿童自我。只有对等(如成人自我和成人自我)或互补(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的交流才是有效的交流。

有一位女士,她一直活在儿童自我中。按照该理论,我有三种和她交流的方式:

一、用我的儿童自我和她的儿童自我交流。交流会很顺畅,但我担心这种交流缺乏边界,容易过于亲密,使她对我产生投射,带来很多麻烦。

二、用我的父母自我与她的儿童自我沟通。尝试了几次,但她是个不想站起来的孩子,我太累了,也拖不动她。

三、用我的成人自我与她的成人自我沟通。但她的成人自我大部分时间都缺位,便造成沟通的中断。

这么一分析,虽然结论依然是我们无法有好的交流,但我的心里敞亮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文明与束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