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课语言要有感染力
(2015-01-20 16:58:57)有位哲人也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感染力。
一、动之以情的感染力。
首先,教师的语言激情四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教师语言时而低沉凝重,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深情细吟,时而慷慨激昂……实践证明,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自然的交流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次,教师的语言打动人心。打动人心的语言是教师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美扣击着学生的心灵,敲开了他们的心扉,把他们感情的琴弦拨响,引起共鸣。
再次,教师的语言富有诗意。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广的视野,在课堂上才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达意及情的科学性。
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观点,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是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
三、辞约意丰的启发性。
辞约意丰即用最简明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含义。常见我们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或过于冗长复沓,或过于含糊其词,结果造成语无重点,语意不明,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凝炼性、启发性,以便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炼而富有启发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创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更高境界来。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