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英语学科的理解
(2011-03-11 08:38:00)
标签:
杂谈 |
我对英语学科的理解
上面的图解基本上表达了我对英语学科思想的一种理解:即英语首先是一种人际交流的工具,具有明显的工具性;但英语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同样肩负着教育的使命---一方面要培育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另一方面也要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为了更好地实现英语的交际功能,语言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性,要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语言情境,精心设计交际任务和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运用英语进行真实性交流的机会。真正做到在“用中学”,“学以致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提供给学生的语言材料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功能,不能仅限于浅显的日常交际和情景对话,以至于带给学生一种误解:英语只不过是用来实现沟通的一种浅白的工具,没有任何魅力可言。其实,英语作为一种流传甚广的“世界语言”,它的价值绝不仅限于是一种交际手段,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但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启迪人们的心智。
鉴于此,在今后的英语课堂上,我决心除了处理好教材之外,要努力给学生提供有更多教育价值的语言材料,精心设计多种交流活动,以英语为载体,全面实现教育目标:不但帮助学生掌握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让他们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加热爱生活并勇敢地去追求人生的幸福。
英语学科的知识网络图:
英语是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既有工具性有有人文性,它的学科体系无法通过一个唯一的线索来建构,我的理解是英语应该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角度来分析。
英语学科的知识体系:
英语学科的能力体系
1.
2.
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三维目标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认为:“情感”包括对授课教师的情感、对英语学科的情感、对知识的情感、对家庭的情感、对社会的感情等等;“态度”包括对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对外界的态度等等;“价值观”,一位英语学科的专家的话语简明而恰到好处:“价值观就是孩子为什么要学这项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三维目标的理解由模糊到明了、由懵懂到清晰;但是,在工作中作为“局内人”,我经常的困惑是“听课、评课时思路清晰,但做课时无所适从,失败后则悔之晚矣”,这象一个怪圈笼罩着我。
经过这一轮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个人学习不够力度,反思不够深度;我需要继续不断地学习:多进行理论学习,多听专家和名师评课,多听课。多听好课也多听同伴课、多听别人课也多请别人听我课。
通过学习,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为之作中教育目标感动,相信所有看到它的人都能够懂得:这就是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最高境界,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现与大家共勉:
为学生提供“全人”教育: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