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夜探何母秀:一只脚跨进主流策划圈

标签:
作秀为王夜探何母秀北京跨进主流策划圈点子大王何阳作秀大王比特 |
http://s9/middle/569a5a99gc35501f5f3b8&690
http://s4/middle/569a5a99gc3550254c253&690
青年周末记者 田雨峰 摄
http://s16/middle/569a5a99gc35502a3c90f&690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一个是时下以策划另类出位事件博取眼球的新生代作秀大王,一个是上世纪90年代叱咤中国咨询策划界、后因诈骗罪而身陷囹圄的点子大王,他们该如何扯上联系呢?对,拜访昔日策划界英雄、点子大王何阳的母亲。
夜探何母秀:一只脚跨进主流策划圈
比特在北京为《作秀为王》寻找出版社之后,立马又秀了一回。
这回是秀到家了。
说“到家”了,那真正是秀到人家的家里去了——比特亲自到何阳家里去作秀去了。这种解释还是望文生义的说法。真的说“秀到家”,那是因为跟何阳挂上关系了。
何阳,何许人也?
何阳,1956年生。上世纪90年代,他以其点子多并将其商品化而闻名全国,成为中国第一代策划人、策划行业启蒙期的代表人物。他为美国、日本和国内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1800多家企业的各类产品作过咨询策划,帮助数百家企业起死回生,被誉为“点子大王”。1998年6月,何阳出版了他撰写的《点遍中国》。2000年,他因经济诈骗罪被判刑12年。
何阳曾经走过的路,是比特现在正在走的路,何阳是策划界的领军人物。
与4岁女童的双赢合作
2007年1月3日,比特携带《作秀为王》书稿,前往北京2007年出版物订货会现场,寻找出版商。他要让这本书在2007年大卖!
挨家挨户去敲出版社的门,是不切实际的。既劳累,效果又不好,很少有出版商愿意主动去倾听书本主人公的自荐。即使把书稿说得跟花一样,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必须制造一场秀,让媒体关注,然后引起出版商注意。这种打法,是比特的常规。也是作秀所带来的另类轰动。
他想到了之前救助过的大肚女童小倩倩。两年前的她曾是一名“大肚女童”——因患病腹大如孕妇,无钱医治面临死亡威胁。2004年11月,比特策划了“大肚女童求救秀”,一句“她真的不想死”的广告语,让各界人士为小倩倩捐款11万余元,小倩倩成功接受手术,从而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
比特让小倩倩帮忙作秀,也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2006年底,小倩倩的母亲赵女士打电话再次向比特求助:“我们9月13日将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告上了法庭,元旦过后要与被告方去北京对倩倩做DNA鉴定,来进一步确认被告是否误诊。我们是弱势群体,什么程序也不懂,找了几次老家的媒体,他们都不关注,你能不能去北京一躺,帮我们找找记者对倩倩的事再次关注和报道,因为有了媒体的关注,我们心里就更塌实些,就不太担心对方会弄虚作假了。”
比特让赵女士将诉状发到邮箱,看了事实与理由:2003年10月17日,原告倩倩因右侧腹部有一包块而在被告处诊治,被告将原告收住入院后,错误诊断为“右肾母细胞瘤”,并于同年10月23日对原告以“右肾母细胞瘤”进行手术,将原告的右肾切除,手术后原告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原告遂于2005年5月9日入住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经该院确诊原告右侧腹部包块并非“右肾母细胞瘤”,而实为神经纤维瘤,系良性肿瘤,该院对原告施神经纤维瘤切除手术后,原告现已痊愈。2006年元月24日,原告因右肾被摘除,经恩施州鸿翔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七级伤残。
倩倩的父母认为,由于被告对原告病情错误诊断,且依据错误诊断结论而将原告右肾切除,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及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痛苦,故向法院提起诉讼,恳请法院判决支持原告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各项经济损失44717.2元;2、判令原告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9297元;3、判令被告承担全案诉讼费用。
1月4日下午,比特刚走出北京西站的出站口,小倩倩和父母就迎了上来。在宾馆,比特与他们商量,能不能让小倩倩作《作秀为王》一书的形象代言人,既帮助他在出版物订货会现场找出版商,又能让媒体关注小倩倩的医疗纠纷。小倩倩的父母一口答应,因为他们也一直想着找机会报答女儿的救命恩人。
1月5日,天气寒冷。小倩的母亲抖着双手,替小倩在一块白色牌子上写下了“为谢救命恩,我为作秀大王叔叔的《作秀为王》找出版商”几个字。之后,这名4岁女童双手举着牌子,在北京2007年出版物订货会现场来回穿梭,引来不少出版商驻足围观。
小倩的父母和比特则拿着《作秀为王》的宣传海报,跟随在身后。在比特的指引下,小倩先后敲开了现场四五家出版商的房门。由于害羞,小倩一直没有说出准备好的台词“我为比特叔叔免费宣传书本”,只是一声不吭地看着房间内的工作人员。
这个阵容在订货会上自然独树一帜,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队伍刚来到一家比较大的出版社门口,负责人一下就迎了上来,和比特进行了简单的交涉后,表示了对这本书的兴趣。而后又有三四家出版社,也都表示了对这本书的兴趣。
北京几乎所有的纸媒体都来到现场采访。小倩的父母对记者说,女儿因病切除了右肾,现在虽已康复,但抵抗力仍然比较低,容易感染。但她同时表示,“他们是自愿无偿来帮助比特的”。
“又是作秀!”现场不时有人议论。“作秀大王不作秀干嘛?”比特捋着胡子,大声回应。
对于比特利用体弱女童炒作自己新书,现场不少市民表示质疑。
出版商刘女士认为,这种宣传方式很新鲜,但对年幼无知的小倩是不公平的,也会影响她以后的成长。“即使他曾经救过小倩,难道就是要小倩来报答吗?”一名市民甚至质疑比特当初帮助小倩的动机。
一位刘姓先生表示,自己之前就知道“作秀大王”比特和“大肚女童”的故事,但总觉得这件事欠妥,总归小倩今年才4岁,她还是完全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而后记者又随机采访了10名围观群众,其中有7名表示不支持比特用一个4岁的孩子为自己推销,另外3人则认为无可厚非。
“这和街头抱着婴儿乞讨有什么区别?”市民张先生说,比特此举是利用大家对女童的同情心,达到自己的目的。
次日,《新京报》、《竟报》对上述情景进行了报道。极端负面的评论来了。
红网刊发署名为于立生的时评《作秀大王比抱婴儿乞讨更应受谴》。文章称:
作秀大王目的,只在推销新书,谋一己之私利,而竟不惜至此。孟子有云:“己所不欲,毋施予人”,敢问如是自己女儿,且刚患过一场大病,将心比心,会这么做吗?如果说街头抱婴儿乞讨(并非都是骗子),或多有迫于生活上的无奈,而有可原谅之处的;那么比特则积极主动,只怕比于乞丐,而更有不如。
这个评论,让比特坐不住了。面对质疑,比特承认的确存在炒作嫌疑,但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他强调,街头抱婴儿乞讨多有欺骗性,而小倩的作秀是真实的、自愿的,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炒书未果再折腾
“4岁女童卖书秀”后,比特没有急于回深圳,而是思虑着如何在北京继续折腾。“不折腾没人理”,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从内心深处,比特是希望转型的,撕掉之前媒体和大众给他贴上的“以恶搞扬名”的标签,他一直把自己当成另类策划人,以策划另类事件为主的策划人。而《作秀为王》一书的出版,将是他迈入主流策划的里程碑。另类只是手段,主流才是目的,另类其实是为了更主流。
对,拜访昔日策划界英雄、点子大王何阳的母亲。
各大报纸刚刚报过拿小女孩炒新书的事,1月8日,比特要去看望何母的消息就神秘地传出,放风的人向《青年周末》暗示,这将是一个独家报道。其实,这是比特托一个朋友,跟相熟的该报总编郑直报的料。
《青年周末》记者蒋文娟在全程跟踪采访比特探望何阳母亲的过程后,获得的答案是:这次探望也是一场为《作秀为王》造势而作的“秀”,而认为自己深受何阳影响的比特,希望新书得到何阳的建议,还希望在何阳出狱后能与其合作,让“点子”和“秀”碰出火花。
1月8日下午,比特与《青年周末》记者蒋文娟约定4点钟在位于和平里的何家楼下见面。蒋文娟按时赴约,没有见到比特。十几分钟后,比特发来短信:“我在马路对面的美发厅。”
推开发廊的门,只看到一位顾客,理发师正在修剪他湿漉漉的长发。听见有人进来,顾客扭过顶着一个红色发夹的脑袋冲蒋文娟笑:“坐,找地儿坐!”
蒋文娟见此人男性,三十多岁,浓眉、小眼、圆脸、大鼻子,嘴唇上方两撇八字胡,下颌有一撮山羊胡,像极了漫画人物。无疑,这就是比特了。
“我在地铁末端的古城路住60块钱一晚的招待所,那洗发水太差了。我挤点时间洗洗头,正好修剪一下。”比特与蒋记者初次见面的谈话由此开始。蒋记者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比特先生的作秀史滔滔不绝、扑面而来。
理发师吹干了比特的长发,比特抬手将两侧的头发向耳后拢了拢,递上10元钱,等着对方找。见没反应,他说:“找我钱呀。”答:“光剪是8块,连剪带吹10块钱。”
何母坚信何阳被冤枉
“我相信今天和她们见面应该很开心,我找个小超市给她们买点礼品,买一二百块钱的东西,再给老人几百块钱慰问金。”比特从头到脚一身黑色冬装,背着一个土黄色的帆布包,快步地在前面走时,长发一跳一跳地飘在耳边。
他没有向小区走去,而是左右打量着路的两旁,时而用手拢一拢头发。比特说何阳在宁夏服刑7年了,何母带着他的女儿生活在一起,处境挺艰难,因此要“表示一下心意”。
下午5点,在附近一家农贸市场里,比特计算着不同品牌一箱奶中每盒的单价:“这种1块8毛4、那种1块8……”他和小贩讨价还价后拎了一箱牛奶。5点半,在又光顾了一家蜂蜜店和一家超市后,礼物总算备齐。
“我是外地手机,借你的用一下。”比特向蒋记者借了手机,给何阳的母亲拨电话。听比特在电话这一端的解释,可以看出老人等急了。可不是吗,本来约的下午见,一通理发带买东西,天已经黑了。
这时,比特还在不停的发短信催一个毛姓朋友,要他快点赶来同往何阳家。这位朋友是新京报的一名记者,他的任务不是来采访的,而是来看采访的。
小毛按照比特的要求,带来了录音笔和数码相机。原来,比特考虑到何阳现在还是个敏感人物,何阳的母亲也难免说一些过激语言,他担心《青年周末》记者采写的文章最后被毙稿,如果《青年周末》不能发稿,他好让小毛写个博文在博客上发表。
“我考虑问题向来很周全的,我也用短信叮嘱小毛看我眼色行事,不能冒昧录音和照相,不能被《青年周末》记者发现他的记者身份,因为我答应人家是独家采访,不能影响他们情绪啊。”比特不愧是个职业策划人,策划人一定要拥有主动权,一定要占领随即应变的有利“地形”。不然,遇到危机时就不知所措了。
来到何阳母亲的楼下,比特让《青年周末》记者先把相机和录音笔收起来。并叮嘱记者,如没经过何母同意,不得进行拍照和录音,要等他与何母聊出感觉,并征得允许后方可亮明记者身份。
何阳的母亲住在一幢上个世纪70年代的家属楼里,比特一行登门时,孙女正在学习,她今年要高考了。
何母面容饱满红润,精神看来不错,一点也不像是近80岁的老人。
“你们能在这个时候不忘记何阳,我就已经很高兴了,不用提这么多东西过来的。”
“大妈,您可比我想象的硬朗。”比特一口一个大妈,并介绍说其他几位是自己朋友。
跟老人家聊的还不足十分钟,比特已经象是回到自己亲戚家一样了,大家都特别开心。接着就聊起了何阳的往事。
“我这个儿子,人聪明,有头脑,可他不会像我这样处事,不会保护自己,这一点我没教好他。等他回来,我说什么也不让他干策划了,哪怕就在家呆着,我养他。他要是再瞎折腾,就别进这个门!”何母把从没见过面的比特当作了自家人,说话间几次差点掉下泪来,她言语中坚持认为何阳的经济诈骗案是冤案,自己这些年也没少为这事奔波。
这时,比特非常认真的指了指《青年周末》两位记者,与何母商量:“大妈,这两位朋友是在报社上班的,他们很想写个关于何老师的报道,你看能否让他们与您聊聊?不经过您的同意,他们是不敢冒昧采访您的。”
还没等比特把话说完,何母就很诧异地问他们是哪家报社的。两位记者把凳子移近何母,边介绍自己单位边递上名片。“呵呵,你们就随便问吧,我这么一把年纪了,没有什么不敢讲的。”何母说,“只是我担心你们不敢发表,原来就有不少媒体采访过我的,都没有发表出来。”
摄影记者从包里取出相机开始拍照,文字记者蒋文娟也把录音笔放在了何母面前。这时小毛把比特拉到一边:“我已经开启录音笔放在肩膀的口袋里了,我要不要拿出相机拍照?”
“不能拍,你现在只能是陪我来的朋友,坐在记者身边认真听就行了。”
在何母的指挥下,比特趴在地上从床底下拽出一个绿色旅行袋,里面装的全是何阳的证书和资料。有何阳风光时在各地演活动讲现场的照片,有数不尽的中外媒体的专访报道……
何母指着一张“中国策划业十二年杰出功勋奖章”证书说:“2005年底,第三届中国策划师年会邀请我替何阳领奖,受表彰的人里,何阳的名字是头一个,这让我很感动,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是给何阳最大的肯定。”比特说:“我在深圳也开了家小公司,做策划创意,和何阳老师干的是一回事儿。”
何母对比特说:“小马(比特本名马献青),以后你到北京就来家里住!”
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临别时,比特掏出1000块钱:“大妈,这是我一点心意,您收下。”可何母说啥也不要:“能聊的这么开心已经很满足了。”但无论何母与孙女怎么拒收,都扭不过比特。
走出楼道,比特忽然停下,从包里掏出一付扑克牌,打开,捻成扇形递给送客出来的何阳母亲和女儿看:“这是我给我儿子做的扑克牌,上面是他穿着各种服装摆着各种造型的照片。送给你们!”
“哈,真不错!刚才你怎么没拿出让我好好瞧瞧啊,那就让我慢慢欣赏这小孙子的搞笑扮相吧。”何母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比特受何阳影响很深
从何阳母亲家出来后,比特想请大家吃饭,但《青年周末》的记者还有事情就先走了。晚上10点多,比特到招待所附近的小网吧接受了《青年周末》的记者长达数小时的QQ对话专访。比特说,虽然他与何阳素未谋面,但他从1999年开始,把何阳当做了自己的偶象。
青周:你今天去何阳家看他母亲是不是一场秀?
比特:我不认为是作秀,我去深圳前就很仰慕何阳,正是看了他的《点遍中国》,我才由广告转向策划的,2001年7月,我到深圳的第一天,就在我制作的广告衫上介绍自己“像何阳”。
青周:你去看他母亲,为什么会透给我们消息?这次报道,你更希望我们关注什么?
比特:我只是告诉我几个朋友我想给何阳打电话请教他一些问题,想让他对我的书如何定位提出点建议,可朋友说目前联系不到他,那么我就想先看望一下他母亲了,不是我给你们信息的哟。
青周:何阳对你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
比特:多年的广告制作中,经常有客户听取我的建议,比如广告语等,后来赶上1999年的“策划热”,特别是何阳、叶茂中等人的书和报告会,对我影响极大,我也就想靠点子靠创意来实现自我价值了。
我对何阳一直很尊敬,如果不受他的影响,我不可能走向策划这个行业,不可能由“卖手艺”转变为“卖思想”。也不可能发生我的“百丐宴”等轰动全国甚至全球的系列热点事件。
青周:您对他现在的处境怎么看?
比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现在的处境让我很痛心,我也很理解他母亲的心情,今天本计划给何母600元的,想要个“顺”的意思,后来我去洗手间看我身上还有1100元现金,我就很大方的拿出了1000元,因为我觉得自己会很快赚到钱的,我也能吃苦,而她老人家已经76岁,还要照顾何阳的女儿。
青周:何阳出狱后你会和他成为朋友吗?
比特:我一直都认为他是我的老师和朋友。我坚信他出来以后中国的策划圈将出现新的冲击波。
青周:你觉得他还应该从事策划行业吗?
比特: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我相信他现在的心态会很平和,我也相信他过几年出来后不会听他母亲的话安安静静生活。
青周:如果有机会的话,您愿意和他合作吗?
比特:哈哈!如果有一天真的能有机会与他合作,那会很过瘾的。“点子大王”与“作秀大王”有意相撞的话,那热量会很吓人的!
青周:设想过吗?
比特:还没有认真想过,不过今天晚上与他母亲轻松默契地沟通时,特别是看到他当年风光时候的一堆堆报道和证书,我还真有想与他合作的冲动。
青周:现在比起何阳时代,哪个时代更容易做成事情?你对现在的环境满意吗?
比特:现在比起何阳时代,职业策划人更难做了,因为网络发达了,市场环境也更成熟了,聪明人更多了。但我还是很满意现在的环境,因为我能够尽情发挥和不断总结完善自己。不过我这些年都瞎折腾了,没挣上钱。
说到这里,比特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这种笑,是发自内心的。
11号一早,《青年周末》的记者发短信告诉比特稿子已经见报。比特赶紧起床去买报纸,可很多报亭告诉他说该报到下午才有卖。比特打电话咨询报社发行部,直到下午5点,他才从《青年周末》在安定门附近的一个发行点卖到报纸,而且买了200余份,“这个特稿对我的介绍很完整,以后我在全国设立连锁机构时,这些报纸就能用上排场了。”
比特正准备找家餐馆吃饭,突然又想到了何母,他急忙打电话过去问大妈是否买到报纸看到报道。何母说还没有。比特来不及吃饭,赶忙打个的士直奔何母家中。
比特送给何母8份报纸,好让她在年关去宁夏看望儿子时带上两份。简单看了上面的报道,
比特赶忙阻止何母别再麻烦,就热下咖喱饭可以了。最后让何母高兴的是,比特把两大碗的咖喱饭吃的是一干二净。比特又与大妈聊了两三个小时才离去。
过年的时候,比特以为何母向往年一样会去宁夏看望儿子,怕大妈伤感,就没有打电话拜年,只是给何阳的女儿发了条慰问短信。后来比特向何母解释时,何母直夸比特考虑周全,不但不生比特的气,反而更感亲切。
据说,今年何阳就要提前出狱了。何母希望比特到时一起去接儿子出狱。
这意味着,摆脱了低级炒作的另类策划人比特,一只脚已经跨进了主流的策划圈子。
记者有话说:
为“成事”策划
何阳曾经走过的路,是比特现在正在走的路。何阳是策划界的领军人物。
比特看望昔日点子大王何阳的母亲,这个秀难道不是“秀到家”了吗?
这个秀,吸引了媒体的眼球。一方面是过气英雄名气,一方面是比特个人的影响力积累的结果。假如比特不是作秀大王,假如比特不是做策划的,假如比特一点都不知名,那么比特去看何阳的母亲,那是一点意思都没有的。
秀的成功,是各个因素结合的结果。比特这个作秀人物,借了何阳的名气,提升自己,同时也成为这个秀的亮点。
虽然比特见的人不是何阳,比特见的是生了何阳的老太太。这也是一个新闻。据说,自从何阳出事之后,何母就很排斥媒体,如她在报道中说的那样,她认为她的儿子是无罪的,是被冤枉的。可见何母对宣扬儿子有罪的报道是如何深恶痛绝。
但是何母见了比特。这不能不说是比特的个人魅力。
在这场秀里,比特用真情打动了老太太,也许这整个过程是策划——这里指的是,比特见何母的事情是策划的,但见的时候确是情真意切的。那个时候的比特,看着跟自己做同样事情的人的母亲的时候,何尝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
人常认为作秀都是假的,这不对。直接将秀当作是表演,那是一种偏见。
比特将秀作到家,那是真的回家了。秀到家,人也到家了。老太太说:“下次来北京,来家住。”
何阳时代将策划神秘化高端化,且和商业紧密相连。而如今的炒作和作秀,除了商业外,同时和公益、个人的名望有关。是一个由神秘转向大众的拐点。但必须强调的是,“炒作”和“作秀”,都不应该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
以往何阳时代的点子,更多的是站在商业的角度出发,直接和经济挂钩。而秀,更多的是让产品或个人一夜成名,不一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说,只要出名了且出好名了,随之而来的,也就是商业的价值了。
现在喜欢炒作的人泛滥成灾,主要还是因为媒体竞争过于激烈。有人哗众取宠,媒体又愿意施宠,读者还愿意观赏,所以存在就合理了。
所以,秀和炒作,两者是相通的。秀和炒作,也是需要策划和好的点子。当初的点子,可能更多的是和产品营销相关联,不一定需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其直接检验受益的标准是看销售量。而秀,是为了品牌的推广或信息的快速传播,让媒体予以关注和报道,从而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百丐宴”是比特的高级炒作,它是比特打的一个翻身仗。因为赢得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国际媒体的热捧,意义非凡。他的名字已经因为“百丐宴”响遍全球,他不需要再为“成名”策划,他现在为“成事”策划。
毋庸置疑,“夜探何母秀”就是一个成功的“成事”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