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天地》2006.13期《枯棋与势棋》有关枯棋的说法似乎不妥。“枯棋”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吴韦曜所著《博弈论》。当时的吴国,棋风颇盛,如《博弈论》所述:“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奉吴太子孙和之命,韦曜写下这篇名文,以贬斥博弈之玩物丧志。“夫一木之坪,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国之将?”很能说明韦曜对围棋的定位。这也体现了作者的儒家功利主义思想。韦曜所说枯棋中的“枯”,不能只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应考虑当时吴国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我的看法是,枯棋并非放在棋盒里的棋子,它的含义是“没有意思的玩物”。
查先生引用了《棋经十三篇》和山谷老人(黄庭坚)的诗,对此,我有说法。《棋经十三篇》中《棋局篇第一》是全书的总纲,要旨为阐述围棋的博大精深和变幻莫测。“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伴,以法阴阳。”说的是具有强烈哲学意味的动态过程。这里的枯棋,是对韦曜之说的正名。它不是放在棋盒里的棋子,而是指棋艺,它和忘忧、乌鹭、黑白、烂柯一样,是围棋的别名,是对围棋的褒扬。山谷老人的围棋诗更能说明问题。全诗如下: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此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废寝忘食、倾心投入的超级棋迷。诗是没法讲解的,诸位棋友可以体会,如果诗中的“枯棋”是指放在棋盒中的棋子,这诗能成为围棋诗的压卷之作吗?顺便说一下,山谷老人不但是北宋大文人,也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围棋水平最高的棋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