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铁路情结 |
2.地方铁路发展总体规划
(1)山西省地方铁路建设总体思路
根据国家三大煤炭基地建设规划和国家铁路干线建设改造的要求,抓住国铁在山西大规模建设的时机,围绕服务干线,延伸干线,完善铁路网络,使地方铁路建设跨上新的台阶,形成全省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铁路网络格局。
(2)山西地方铁路网络建设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除对既有的五大地方铁路支线进行填平补齐、能力配套、扩能改造之外,围绕国铁新干线,在山西煤炭基地腹地建设地方铁路支线,形成山西地方铁路新格局。
(3)“十一五”山西地方铁路建设重点
B1 宁静线电气化改造
针对宁静线存在的线路纵坡大、牵引质量低的主要问题,对宁静线进行电气化改造。电气化改造长度94公里正线和到发线20公里,估算投资1.1亿。改造后设计运输能力可达2000万吨。
B2 孝柳线电气化改造
针对孝柳线存在的线路纵坡大、牵引质量低的主要问题,对孝柳线进行电气化改造。电气化改造长度116公里正线和到发线30公里,估算投资1.3亿。改造后设计运输能力可达2000万吨。
B3 新建镇城底~岚县~静乐铁路
镇城底至岚县静乐地方铁路直接吸引三个市的三个县,即:太原市的娄烦县、吕梁市的岚县、忻州市的静乐县。吸引范围内矿藏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矿藏种类有20多种,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硅、铜、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等,其中以煤、铁的储量最大,分别达322亿吨、26亿吨。但由于该区域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资源仍处于小规模或待开发状态,目前这三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
新建镇城底~静游~静乐支线,并连通岚县。新建的镇城底~静游~静乐支线,连通太岚线和宁静线,从而形成太岚线、镇静线、宁静线、北同蒲线的环形通道。外运通道为经宁静线向北走北同蒲线、大秦线、朔黄线出省。经太岚线向东走石太线出省。
镇城底~静乐地方铁路全长67.9公里,从太岚线的镇城底接轨,至宁静线的静乐站。其中镇城底~静游38.4公里,静游~静乐28公里。另修建静游~岚县的支线铁路18.8公里。干支线铁路全长86.7公里,工程投资估算为:24.5亿元。设计运量近期1500万吨,远期2100万吨。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国铁Ⅱ级。
B4 新建岢岚~瓦塘铁路
线路经行岢岚、兴县两县。吸引范围内矿产资源有煤、铁、白云岩、铝矾土、石灰石、石墨、硅石等。煤炭储量约有300多亿吨。
连接宁武~岢岚支线和北同蒲线、大秦线。
岢岚~瓦塘地方铁路正线全长56公里,设计运量1900万吨。工程投资12亿。其中岢岚~魏家滩49公里铁路由铁道部和西山煤电集团投资,铁道部已经审批了初步设计,即将开工建设。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国铁Ⅱ级。
B5 新建柳林~石楼铁路
新建柳林~石楼铁路全长55公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国铁Ⅱ级,工程估算投资16.5亿元,设计能力1000万吨/年。
新建柳林~石楼铁路,北起孝柳铁路柳林站,将孝柳线延伸至河东煤田的腹地石楼县境内,带动石楼县资源开发,脱贫致富,并从根本上解决孝柳铁路货源不足问题。
B6 新建阳泉曲~侯家坪铁路
从孝义市介西线阳泉曲站接轨经西泉、侯家坪至交口县的双池镇,正线全长22.1公里。工程估算投资5.5亿元。设计能力1600万吨。
吸引范围:交口县是一个资源大县,全县含煤面积326.2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23.3亿吨,可采储量15亿吨。全县含铁矿面积50平方公里,铁矿地质储量7亿吨,可采储量0.5亿吨,品位达35~50%。含铝土矿面积45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08亿吨,可采储量1.27亿吨。
现有9万吨煤矿35座,其中30万吨以上的煤矿3座。2003年交口县煤炭产量300万吨,2010年产量1500万吨。
年产40万吨以上的焦化企业9座,焦炭生产能力500万吨。2010年产量1000万吨。
发送运量为600万吨,其中原煤300万吨、焦炭220万吨、钢铁80万吨。
主要技术条件:铁路等级:地方铁路Ⅰ级。
货物外运流向通道:连接南同蒲线。
B7 新建沁源~安泽~洪洞、安泽~长治铁路
沿线经由沁源、安泽、古县、洪洞和沁水五个县。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铝、石灰石、花岗岩石膏等。线路走行在著名的沁水煤田中心区域,煤炭资源优为丰富,储藏量很大,约240亿吨。
货物外运流向通道:向西连接南同蒲线、向北接通太焦线、邯长线、京广线。向南连接侯月线。
沁源~安泽~洪洞地方铁路正线全长136公里。另修建安泽~长治的支线铁路64公里。干支线铁路全长200公里,工程估算投资为39亿元。设计能力1500万吨。本线修建在沁水煤田的中心地段,将太焦线和侯月线、南同蒲线连通。作为国铁干线的延伸,将地方铁路修进煤田的中心区域。对于沁水煤田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国铁Ⅱ级。
B8 新建盂县~滴溜镫铁路
盂县~滴溜镫地方铁路线路全长55公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国铁Ⅱ级。工程估算投资:10.5亿元。设计能力500万吨。
盂县~滴溜镫地方铁路,南起盂县北至朔黄线的滴流镫车站,可以沟通即将建设的石太客运专线和朔黄线,使两条干线连通。
B9 新建岚县~白文~临县铁路
岚县~白文~临县地方铁路线路全长90公里。从规划的岚县车站接轨向西修建至临县。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国铁Ⅱ级。工程估算投资:22.5亿元。设计能力1500万吨。
B10新建洪洞~蒲县~午城~隰县铁路
洪洞~蒲县~隰县地方铁路线路全长123公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国铁Ⅱ级。工程估算投资:41.6亿元。设计能力3000万吨。
从洪洞向西北至三交河,经乔家湾至蒲县,线路长度63公里。蒲县的煤炭蕴藏极为丰富,约175亿吨。蒲县经午城至隰县51公里。
洪洞~蒲县~隰县将河东煤田的腹地和南同蒲线连接起来,将极大的促进河东煤田的后续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洪洞~蒲县~隰县地方铁路作为地铁西干线的重要支撑点先行开发建设,对未来地方铁路西干线的建设起到奠基作用。对最终形成与同蒲线平行的西部从河曲、保德、兴县、临县、离石、柳林、石楼、隰县、大宁、吉县、乡宁、至河津的南北向地方铁路西干线有重要的意义。
B11新建燕子山~左云~董半川铁路
燕子山~左云~董半川地方铁路线路全长54公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地方铁路I级。工程估算投资:6.5亿元。设计能力2000万吨。从大同云岗支线的燕子山接轨,沿十里河而上至左云县城和董半川,重点开发左云、右玉县的煤炭。
B12新建和顺~邢台铁路
和顺~邢台地方铁路,起点为阳涉铁路和顺站,终点为京广线邢台站,线路长133公里,其中山西境内35公里,按照地方铁路Ⅰ级标准建设,投资估算38亿元,设计能力近期1000万吨。
晋中东三县(昔阳、和顺、左权)地处全国最大的沁水煤田,煤炭资源极为丰富,预计2005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2008~2009年煤炭产量将达到3500~4200万吨左右,现有公路、铁路只能外运1800~2100万吨,河北省邢台、邯郸地区煤炭需求量大,和顺~邢台铁路的建设,使得两地运距最短,运费最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B13新建嘉峰~南陈铺铁路
嘉峰至南陈铺铁路,西起侯月铁路嘉峰站,东至太焦铁路的南陈铺站,全长53公里,总投资约10亿元。该线的建设将侯月和太焦两条干线铁路连通起来,增强了两条干线的灵活性,对缓解太焦线紧张状况,促进晋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14新建张礼~台头~大宁铁路
张礼~台头~大宁铁路,全长140公里,铁路自南同蒲线张礼站接轨,向西经台头,终点为大宁,技术标准采用地铁Ⅰ级,设计年运量1500万吨/年,估算投资45亿元,该铁路的建设对开发乡宁、大宁煤炭资源,带动沿线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B15武乡~沁县铁路
武乡~沁县铁路从武乡~左权铁路的武乡和信电厂线的魏庄站起连接沁县~沁源县线的梁家湾站,线路长度25公里。主要技术标准:地铁Ⅱ级,设计运量800万吨,投资约2亿元。武沁联络线可以使山西地方铁路武沁公司所属的武左线和沁沁线连成一体,从而为统一全公司的运输组织创造了基本条件。可以形成沁源、沁县、武乡、左权的贯通的煤炭运输通道。可使沁沁线直接与武左线、阳涉线、邯长线、邯济线新的东西向的国家煤炭运输大通道连接,武左线的通道效应可以延伸到沁沁线。对于解决煤炭运输能力紧张,满足地方国民经济发展,促进沁水煤田腹地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B16长治~泰安铁路
也可以利用长治~泰安铁路西连山西地方铁路,东接兖州~日照铁路形成山西中南部铁路出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