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婚姻关系的思考
(2023-12-06 14:37:43)
最近一直在想着怎样去领导一群优秀的人,结论是:要想领导好一群优秀的人,首先自己要变得更优秀。否则,单从技巧上去努力,是永远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的。
在生活中,在思想上,我还有许多问题没有真正地解决。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正好可以拿来历练我,如果我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就能够进步,而这些成功的经验,就是可以传授的资本,可以依赖的自信。
就拿一直困扰我的婚姻关系而言,到今天为止,我仍然纠结在对老婆的态度,究竟是应该释怀还是应该报复?
想报复的原因很多:对我的不承认、不理解、蔑视,还有当初的那种功利性的情感,我有绝尘而去的充分理由。
但,释怀的理由也有很多,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佛理”,就是如何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人需要“入世”,而入世的本质就是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够安之若素,都能够找到快乐,那就是走上了正道,如果只有处在温润的环境中才能够生长,那一定不是正道,不是正确的方向。
这个所谓的外部环境,最重要的就是人文环境,就是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如果连自己的老婆都找不到相处之道,那我还谈什么“修行”,谈什么“境界”和“功力”,所有的修行都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现在回到具体的问题上来,我和老婆之间,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又该怎样去解决呢?
第一,是独立性的问题,这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即,我内心应该是独立的、孤独的。过去的种种冲突,很多是源于要得到她的理解、承认、支持和配合,求而不得,所以失落,再由失落转为怨恨。问题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在于我自己,是我自己没有处理好与外界的关系。外界不承认,自己就痛苦,这当然是不对的。我现在之所以进步许多,轻松自由很多,就是很大程度上不需要外界的承认了,不太在意外界的评价了,例如,不再好大喜功,不太愿意去主动展示自己的曾经的丰功伟绩了,不太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这不是没有自信,而恰恰相反,我是增加了自信,因为我知道,虽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终究都是凡人,终究都有个成长成熟的过程,我从根本上不再去崇拜任何人或神,包括佛陀,因为所有的这些偶像、权威,要么高不可攀,力所不及,但更多的是虚张声势,假大空而已,还没有自己来得实在。所以,我现在追求更多的独立性,我追求孤独,追求自己形成独立的原则,独立的思想体系,至于外部的他人的评价,别人的眼光,我并不像过去那样在意了。
第二,在独立的前提下,如何与外界相处?独立并不意味着与外界的隔绝,或者说与外界的隔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而只是封闭,我要的是独立而不是封闭。那么,这两者的区别何在呢?独立是自信,是一种宽容和包容,是广泛吸取外部的信息化为自己的力量,封闭是自卑,是顾影自怜,是自娱自乐,是自我麻醉自欺欺人。我需要的是调整心态,在保持独立原则、独立眼光的前提下,以乐观、积极、善良的心态去融入外界,投身红尘,而不是追求一种与世隔绝的虚幻境界。
第三,保持独立,又要与外界相融,关键还是那个“度”。这又回到了辩证法的轨道上了。拿婚姻关系来说,需要投入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婚姻,这是由婚姻的特点决定的,婚姻考验的就是与非血缘关系的人长期生活的情感投入尺度与技巧。夫妻二人相处,融恰和睦的关键在于距离、尺度、技巧,太远了,不投入感情,就获得不了对方的回报,太近了,全情投入,一旦对方投入不及时、不对等,就会受伤。真情就像火焰,离远了,寒冷,离近了,烧伤。那就要不冷不近,就需要把握相处的尺度,即保持独立性,保持自己独立的原则,保持自己冷静客观的心态,不因对方回应的不及时、不对等而受伤,只是给予,而不追求对方的回报,这样,就可以脱离对方的评价而保证自己的快乐;另外,要投入感情,这种感情是真情,要在投入中去体会真情的快乐,例如在婚姻关系中体会到夫妻和睦、相濡以沫的美好和快乐,而不是虚情假意,不是装出来的,因为装出来的感情是无法体会到真正的快乐的。这种对于婚姻中感情距离的把握,是由婚姻的特质决定的,是由婚姻关系的规律决定的,并不适用于其它具体的事物。
第四,当然,在婚姻关系中,除了在独立的基础上投入真情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技巧,但无论是感情,还是技巧,都有一个“度”、“入世”、“快乐”、“佛”、“化境”的逻辑线索。
最后,总结一下,检验问题是否解决的唯一的标准,就是看你能否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快乐了,你就成功了,不快乐,问题就没有解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