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活
(2023-11-21 07:34:13)
今天要么是艰难的一天,要么是轻松的一天。如果选择今天完成年终总结报告及做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考,今天就很紧张,如果选择明天再做这些工作,今天就可以混过去,什么都不干。想想,生活就是这样,事情就摆在那里,想怎么干,想怎么生活,很多时候就在于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可以选择的时候。在印象里,我好多次选择轻松,但今天,我想选择“艰难”一下。
每当我对生活失去追求的动力时,我都愿意去回想一下当初的理想。刚工作时,没房子,那时候想,如果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一个小书房,有一个写字台,上面有台灯,我可以安安静静的读书,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再后来又想,如果我上班时能有一个自己的办公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那该多好;再说旅游,当初对于呼伦贝尔、西藏、新疆、云南,是多么向往,如果能去一次,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现在呢,所有的理想都实现了,都远远超乎想像地实现了,我早已实现了工作空间的自由,早已实现了旅行自由,甚至有了当初没有预盼的车子,可现在,我却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这是钱太多了吗,是条件太好了吗?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如何才能满怀热情呢?
思来想去,“尊重”是我现在能够想到的唯一的钥匙。那就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金钱的尊重,对于得到的尊重。过去我是“开拓”,当我缺少前进的动力、奋斗的动力时,我就树起一个更高的目标,拿旅行为例,内蒙走完了,就想走西藏,西藏走完了,就想走新疆,再就是印度、尼泊尔、日本,有了车,就想自驾,等等。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是“向外追求”的思维,即通过外界的刺激,激发自己的内趋力,这种外界的刺激,可以源源不断,但终是难以穷尽,就像是读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就是如此,以有涯之人生,去追求无涯之广博,最终的结果是累死也没有归宿。“尊重”的反面是“浪费”“挥霍”,就是不珍惜,因为有,因为多,就不珍惜了,就浪费和挥霍,列宁说“浪费就是犯罪”,这话有道理。以前没有时,想有,现在得到了,有了,却不珍惜,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生活态度。有饭吃了,就胡吃海塞,有钱了,就胡乱买,有条件去旅行了,就看什么都没有兴趣了,心猿意马的,很令人不齿。我需要的是对生命的尊重,没有的时候,努力去争取,得到了,要珍惜,始终都应该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而不是没有的时候自卑,有的时候狂妄。
真正的归宿在哪里?在心。
首先是“修心”。让心从外转向内,由外观转向内省。新鲜事物是尝不尽的,潮流是赶不完的,向外是死路,向内才是正解。只有有这种认知,才能转向去挖掘内心的宝藏,才会有决心,才会有信心,如果一直眼光向外,认为向外才是正确的方向,向内只是笑话,那就不会有向内的决心和信心,也不会有正确的行动。
其次是“求真”。这个世界从本质上看,从古至今没有变化。历史没有变,合久分,分久合,国运循环,历史雷同,一遍遍地演绎;爱情没有变,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天天在发生;人性没有变,趋利避害,糊涂至死;哲学没有变,所有的哲学道理,先贤早就已经阐明。没变是好事,没变才能找到本质,找到本质才能制定出对应的策略。
再次是“学习”。学习什么,学习那些成功的人。看一看别人是如何过好这一生的。这个世界就是不缺榜样,各种各样的榜样,有毛泽东,有金庸,有佛祖,有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是我羡慕的,有的是我不愿意学习的,当然,我心目中的榜样,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榜样,都不是纯粹的,都有优点和缺点。我要在的心中为自己理想的人生画一幅画。那是一个“睿智、坚强、乐观、勤奋”的形象。
最后是“行动”。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思想的写照。行动既难又易,思想通透了,行动就相对容易,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行动更像是中医学里“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行动中每一个痛点都是因为思想上没有通顺。例如今天的懒惰,就是没有想通努力的意义,再如旅行的迷茫,就是没有明确向内的方向。
总之,真理在哪里?向内而不是向外去追寻,并且,真理是存在的,一定是可以觅得的;在行动上,我要尊重生命,对天对地对人对己,都应该本着一颗尊重的心,不卑不亢,认真去生活,努力且快乐地活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