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来不是梦
(2023-10-09 07:19:49)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对未来的生活做一个畅想和规划,每一次规划,蓝图都很美,但现实往往又很残酷。其实,这很正常,这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理想和现实总是有着差距的,这个距离需要通过实践去完成,而实践又是充满坎坷的,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所以,归根到底,美好的生活是通过创造来实现的,或者说,美好的生活是经过承受苦难来实现的。这是一个规律,也是一个真理,这是生活的辩证法。
生活有许多辩证法,例如:美味不可多得。当一个人获得了财务自由,或者一定范围的权力自由,那么,他就可能希望享受极致的快乐,就会做出许多让常人无法理解的荒唐之事,但终究,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极致性的享受,就是“顶峰理论”,到了顶峰,就再也没有上升的空间了,那顶峰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没有希望了,所以,通常情况下,极致享受之后,就是极度的空虚和无聊。
所以,留一些不圆满,就留下了想象空间,留下了美和善;自由受到约束,欲望得不到完全实现,就留下了希望;修行有困难,烦恼才能转化为菩提。难易相成,美丑相和,自由和约束相伴,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相辅相承,这些都是生活的辩证法。我们应该从内心里去感激美的对立面,感谢成功的对立面,感谢一帆风顺的对立面,没有这些烦恼,便无法成就我的快乐。
再回到人生规划。我还有5年就要退休,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特别地盼望退休,想早点结束这充满着烦恼的工作,想早点体验充满自由的退休生活,但现在看来,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思想,也是极其错误的。错误的根源是:希望通过改变环境来获得解脱,这是一条死路。环境的改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多只能给你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外部条件,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是要靠自我认知的改变。当自我认知有了进步,有了正确的判断力,问题就解决了。其实,这就是内外因的关系,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并最终发生改变。
也曾有一段时间,我感到了这5年的美好,就雄心勃勃地制度了计划,但后来,这些计划也都没有落地,原因是没有做好打困难仗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一定要靠艰苦的努力,得下吃苦的决心。只贪图享受美好,又不能处理好现实,没有吃苦的行动,理想就永远不能实现。过去,我见到困难就怕、就躲、就烦,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呢,困难始终挥之不去。现在我明白了,没有困难就没有幸福,没有行动也没有幸福,幸福和快乐都是奋斗的结果。
对于未来5年,有一些结论,应该可以明确了。
1、未来5年也好,还是退休以后也好,各自有各自的烦恼,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过不好这5年,也过不好退休之后的生活,反之,这5年和退休之后,又各自有各自的快乐。这5年,我是很自由的,没有人管我,而且,我现在的岗位还可以充分发挥我的特长,这是一个黄金岗位和黄金时期。我不用去向别人炫耀和展示什么,我只需要偷着乐就可以了;另外,如果岗位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工作有了调动,或者工作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也是正常的,不会动摇大局。我应该有这种大局观,从而树立某种自信,岗位自信和角色自信。当一个人对于全局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明确的定位,那就有了快乐的前提。
2、理想和现实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奋斗”。面对烦恼,不能怕,不能躲,不能烦,应该喜欢,甚至在我目前的修行境界下,应该主动接受挑战。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下不杂,未来不迎,不住于心,但我在成长时期,修行时期,还是要“住于心”,要迎接,要反思,这样成长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3、要有抓手。工作是前提,没办法,必须放在第一位,当然,也要快乐一些,超脱一些。除了工作之外,自己在内心世界的构建上面,要花大力气,要有抓手。抓手有两个,一是博客,二是旅行。这两个抓手都是可以“深耕”的。在这里需要提醒自己的是:我做的这些“成绩”,究竟给谁看?回答是:不给谁看,不为谁,只为自己。相信努力之下必有用。我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和深度,是为了自己修行,为了自己觉悟,这是一个抓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为了炫耀的。另外,我也相信,当自己的修行境界、思维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一定会有用武之地,也就是说,对于未来的人生,一定会有益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4、不要怕“意外”。世事无常,这是规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达到了一定的修行境界,所有的意外,都是外部因素,都是考验。这5年,总会有一些生活上的变化、身体上的变化,或者说,就是较大的困难吧,但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不惧怕这些困难的。
我是上帝的宠儿,困难、挫折、帮助、幸运总是能够在最恰当的时候到来。我很幸福,也感恩上帝,我更会努力去奋斗,不辜负上帝的宠爱。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所有的梦想都会变成现实。我相信,5年之后,我会为今天而骄傲,为自己而骄傲,20年之后,我会为我的一生而骄傲。
前一篇:浙西川藏线归来
后一篇:怎样“深耕”博客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