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父”
(2023-09-19 08:41:11)
虚荣心让我有一种当“教父”的欲望,但我知道自己不够格。什么是“教父”?是精神上的引领,行动上的榜样,在这两个方面我都没有资格。
首先是在思想和精神上,我只有浅薄的小聪明,没有深刻的大智慧。我可能比一般人要多一点思考,更加熟悉一些辩证法的基本道理,但无论是认识深度,还是运用的熟练度,都离“觉悟”境界差得太远,自己根本就没有觉悟,又哪里能够教导别人?
在行动上呢,我差得更远。尽管这些年我努力地将自己的认识转化为实践,但还是明显地感到实操的底子太薄,自己的信心明显不足。
另外,自己还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比较容易自满,小富即安的意识很浓,这体现在修行上,就是“先紧后松”。做事情往往一开始抓得比较紧,但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开始松懈了。对于更远大的目标和成绩,往往缺少追求的动力。
很显然,我不是教父。在实践中,我不可以把自己装扮成教父,我说过,“装”是虚假行为,也是不长久的。我肯定不愿意去装腔作势,我需要的是内外一致,需要的是真才实学,真正的大智慧。
虽然我不可能成为教父了,但我依然可以去努力,努力向教父的标准看齐。在思想上不断地进行思考,拓宽思考领域,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来拓宽思考领域,挖掘思想深度,同时,将思考结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去锻炼、验证,从而使自己在思想和精神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要有不怕难、不偷懒的精神,主动给自己加码,主动寻找锻炼机会,在处理每一件事上,都能够用心,通过用心做事来取得成绩,来获取进步。
当然,理想和目标很美好,但过程很艰辛,困难会比想像地多得多,但我想,越是难的事情,含金量越高,对于修行的价值就越大,况且,一口吃不成胖子,只要一点点努力,就会有一点点的进步,日积月累,量就终究会产生质变。这也是一个因果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