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创造、享受
(2023-03-29 13:13:36)
到了我这个年龄,有时很难将自己定义为人生的哪个阶段,中年?老年?中老年?我感觉是在中年,但四十不惑,那是中年,而我现在都五十五了,显然,中年是不合适了,那就权且称“中老年”吧!
回顾这半生,其实很简单,两个字就可概括:“奋斗”。小时候在学习,没有自主意识的时候是自发地学习,有了自主意识的时候是自觉地学习,工作了、结婚了,是为着生存而奋斗,到了生活工作各方面都稳定下来的时候,看上去是享受,但还是在寻找,在奋斗,是在寻找一种意义,寻找生命的价值,这种寻找本身也具有奋斗的意思,所以,我的前半生,就是奋斗探索的前半生。
那么,以后呢?还是离不开学习、创造、享受,本质还是“奋斗”。无论是学习还是创造和享受,都要有方向有方法,而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和探究的。例如学习,学什么?怎么学?需要思考;又如创造,创造过程中能否坚持下去,能否使创造的过程充满快乐,需要思考;再如享受,这是最难的,“清福”人人都有,但可不是人人都会享的,这也需要思考。总之,后半生还是个奋斗的过程,也就是修行的过程。
我现在经常用“正见”的标准来调整思想和情绪,那么,又怎样才算是“正见”呢,那就是“快乐”“自由”。每当我想通了一个道理,感到轻松、快乐、自由,我认为这个道理就是“正见”,如果不能够感受到轻松、快乐和自由,我认为就没有达到“正见”的标准,我就会再去调整和思考。
其实对我来说,学会享受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现在具有了享受的基础条件,可以享“清福”了,但常常不会享受。享受生活要有“喝咖啡”的意识。喝咖啡有哪些特点呢?第一,就是慢,不管会不会品,总之,是得慢。慢,是喝咖啡的“强制性要求”,只有强制性地慢下来,才可能有“发现”。第二,就是“品”。弘一法师说,“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生活也是如此,平淡也好、鲜亮也好,都有美的地方,就看你如何去寻找角度了。品,除了享受,还有思考,分析,创造的意思。所以,对享受生活而言,“慢”和“品”大概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