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

(2023-03-16 08:29:09)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相信偶然,近些年,这种感觉愈发强烈。一个人在什么时间,走过什么路,遇见什么人,做过什么事,看过什么书,其实都是必然。所谓的机缘巧合,在我们这个维度是偶然,在另一个维度可能就是必然。读南怀瑾讲解的《金刚经》,我相信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是在我自我救赎道路上经过的一座桥。 

否定“必然”会让人无所顾忌,承认“必然”会让人心存敬畏,所以,我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学习的。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禅宗的至上经典,据说六祖慧能就是在一次到集市上卖柴时,偶然听见有人诵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而瞬间开悟的。现在的这一本书,是南怀瑾一九八〇年在十方书院的讲记,是为书院的学员及研究生而开的一门课程,我是将其当作哲学书来读的。

这本书前前后后读了差不多两三遍,读来读去,总算是对一些曾经困扰我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一,“有”还是“没有”,“空”还是“不空”?《心经》有言,“色即是空”,《金刚经》没说一个空字,只是说了“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两者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大千世界,不是没有,而是“有”,只不过,不是实有,不是恒定不动,而是虚幻罢了,一切皆因缘起而聚,缘尽而散,如果偏要视满眼繁华为不见,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是为不实。 

第二,如何达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有了上述对宇宙世界的认识,即“虚幻的有”,那么,与之相匹配的方法论是什么呢?那就是“妙行无住”。面对虚幻的、运动变化的、无恒常的世界,不能执着,不能留恋。人世间的烦恼绝大部分缘于“着相”,所谓的生老病死、贪嗔痴、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所有的“苦”皆是因为死死抓住色相不放,只有不住于相,顺其自然,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解脱,即经上所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三,“有法”还是“无法”?修行也好,度化也好,生活处世也好,要不要“方法”,要不要技巧,这是一个问题。《金刚经》上,佛陀一边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一边又告诉须菩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明白了“实有非空”“不住于相”的道理后,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释了。所有的方法、技巧,都是一种手段,都是通往智慧彼岸的舟船,不能没有,但不值得追求,更不能固执死守。“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四,“入世”还是“出世”?当然是“入世”。出世是罗汉境界,是小乘,而入世是菩萨境界,是大乘。我认为这是《金刚经》的最大价值。佛陀自始至终都没有倡导人们避世,而是鼓励人们在实践中自性解脱。这其实也是符合辩证法精神的。空即是色,烦恼即菩提,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如果靠清净的环境才能将心安静下来,那也只是外力造成的假象而已,真正的觉悟是内心的平静,而不论身在何处。所谓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有没有必要刻意的约束自己?既然一切都是虚妄的幻像,既然人人都可自性觉悟,既然一切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既然一切世间法均是佛法,既然放下屠刀就可立地成佛,既然“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那还需要“时时勤拂拭”吗?顺其自然岂不更好,又何必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呢?这个问题,我在书中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于法不说断灭相”,其实就是否定了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虚空”不假,但“虚无主义”就不对了,其逻辑起点在于“因果”和“实证”,归根到底,佛教是一种引导人们摆脱烦恼、离苦得乐的实践哲学,而不是单纯形而上的空谈,人生更是如此,成长成熟都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不在不谙世事的书斋讲堂。

曾经将辩证法的认知境界划分为“皮”“肉”“骨”“魂”四个层次,对知识的了解认同为“皮”;对体系的熟悉通达为“肉”;能够有意识地指导生活为“骨”;达到无意识地自觉实践为“魂”,读完此书,突然觉得这四个层次很像悟道过程的四个阶段,首先是无知无畏,时时处于“必然王国”的凡夫境界,此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是罗汉境界,自以为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似懂非懂,只顾自己,不及其余;接着是菩萨境界,看山不见山,看水不见水,不仅“自觉”,而且立誓“觉他”;最后是佛陀境界,不仅“自觉觉他”,而且“觉行圆满”,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自然无为却无所不为,一切皆入化境。

罢笔掩卷,如释重负。推窗望去,外面草长莺飞,柳芽初现,2023年的春天已悄然到来,我对自己说,出去走走吧,不要辜负了这个美妙的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不要惧怕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