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我调适典型案例
(2021-04-07 09:06:55)一、问题和症状
1、无聊、焦虑。
2、问题描述:周三,正常工作日。因为前一天已经做完了近期的所有刚性工作,所以,当天没有刚性工作。心里是很想利用这么一个非常“完整”的日子,去做一些“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例如:看书、写文章什么的。因为是一个“完整的时间”,所以期待值很高。但是,但是,但是,书,不想看;文章,不想写;工作,觉得没必要现在做。自己想做什么呢?想发发呆,想天马行空地享受思想上的宁静;想幻想一下暑假的旅行;想幻想一下未来的美好时光。
3、焦虑原因:较高的期望值与“没有心情”行动的现实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对自己执行力、意志力的谴责。希望享受美好时光与必须付出努力、毅力之间的矛盾,对即将付出辛苦的恐惧。从深层次上来说,对自己修行中遇到困难而没有办法“快速解决”的失望。自己希望能够面对困难轻松解决,但却没有这个能力,对自己是一种失望。
二、心理调适
1、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承认自己的“焦虑”和“能力弱”,都在正常的范围内。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情况,不能因为自己是修行者,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因为自己已经修行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够快速解决这类问题。
2、修行是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很多契机。有些问题的出现,很可能是反反复复的,之所以反反复复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同时,人的各种能力是需要锻炼的,特别是“意志力”、“自律能力”、“执行能力”,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提高到很高层次的。这也是这类问题之所以反反复复出现的原因。对于这类问题,不能着急,也急不得,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面对,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思考、想出解决的办法,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心中的“惰性”,去执行。
3、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克服寂寞”的问题,是一个意志力问题,是一个自律能力问题,是一个执行力问题。
三、行动方案
找到具体行动目标,执行。必须执行。只有行动,才能够克服幻想。只有“成果”,才能够带来自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