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上杭易氏大宗祠,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距今已320年

标签:
ywq151健康旅游神鹿泉中民新能源 |
分类: 易氏家族 |
易氏大宗祠,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距今已320年,但保护较好。1996年孟冬曾小修一次。
宗祠砖瓦木结构,富有岭南建筑特色的辘筒瓦面,博古屋脊,脊面中间鳌鱼吐珠陶塑,两边两条长龙陶塑,有学子登科,独占鳌头之意。
绿琉璃瓦屋檐,檐下木雕修边,雕龙画栋,檐媚精雕细琢,山水、虫鱼、花草,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檐雕有“科举名宗”字样(另赠门联一副:科门草发,甲第花开),为广东状元、翰林院修撰、刑部尚书、太子少保、苏浙鄂闽巡抚庄有恭所赠,边花图案精美。
廊上檐下横梁斗拱,斗拱下木雕镂空装饰,镶嵌精美花纹图案,匠心独运,匠工精湛。特别是横梁间的两个木雕瑞狮,互相对望,生动逼真。
大门口廊外三根高大垂莲门柱,擎天立地,寓意深刻。油麻石门墩,旁有两个石鼓,石鼓下石基雕饰精致,巧夺天工。
门眉木匾上雕刻着红底乌字“易氏宗祠”几个苍劲有力的阳文。大门左右两边木匾上刻书阳文“玉牒分荣名昭上国,琼枝发秀祚启太原”对联,字体飘逸洒脱。两边厢门门额上分别雕写着“裔出湘江”“支分鹤邑”。
据《吴川易氏族谱上杭支谱》、《吴川易氏族谱东岸支谱》、光绪14年刻刊《吴川县志》载,易氏太始祖为周文王后裔,于太原做官,封地为山西太原府易城,属太原郡。受姓始祖故名曰“易尚”,因此有裔出太原之说。
随宋南小皇庭南迁新会,继而隐居上杭,至今支脉繁衍,人丁兴盛,从上杭外迁本邑各地有东岸、营盘、双塘、姜园村、大占村、小黎村、上涌村、里坡村、沙城村、横城村、下马村、七斗村等30多条村庄。还有迁到迁到廉江、徐闻、化州、高州及广西合浦、钦州、博白等地。成为清末民初吴川四大名乡之一。
廊外用青石砌成的三级台阶(现因雨抬高地台只有二阶),显得朴实沉稳。宗祠大门外面有两个大石狮子,神态威武,颇具王者风范,彰显古朴肃穆。
走进宗祠,中进正中梁上一个大金光闪闪“福”字,为乾隆和亲王所书,赠予仕熊裔孙武进士易中。右边横梁上挂满“文魁”“武魁”“五贡录”“碣石游府”“进士”;左边有“硕士”“博士”“大学生”等匾额。右边墙上为太始祖、始祖及祖先等人物塑像。上杭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不愧科甲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