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爨底下 |
分类: BJQIQI转京城 |

爨(cuàn音,后简化为川)底下越来越有名了,在上个阴天的周末,我终于开着车沿着109国道驶离北京城约70公里来拜访这个慕名已久的小村落。
这个坐落在大山怀抱里的小城全部由石头垒起来,层层叠叠,由山脚一直堆到了半山腰。小村坐北朝南,居民主要为韩姓,由山西迁至此,所以这村落中的500间明清古民居,多少还带有一些晋民居四合院的特点。
小城已经开始利用起其旅游资源了,除了收不便宜的入村门票外,几乎家家都成了客栈旅馆,几乎户户都有农家乐,几乎随处可见叫卖的旅游纪念品。但这并没有错,在利益面前,再多的说教都是徒劳。只希望这种寂寞了几百年的小城不要因为如潮水般渐涨起的游客而将原本传承下的种种质朴之处慢慢消磨了去。
我就沿着村头几条上山的石头路开始了这次旅行。小城被重新修葺过,但依旧保持着古朴的本色,土黄色与青灰色调占据了小城,令我分不清四季,其实此时的北京城已是春意盎然,处处花香鸟语。但爨底下似乎还没准备好春光的到来,只是爬上村落对面的半山时,我才发现了那漫山满野的山桃花,茂盛并张扬地占据着光秃秃的青石山,只有在这里,我才感觉到这个石头一般色调的小城也是有如此灿烂的春天的。
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爨底下再合适不过了。小城还留有关帝庙、娘娘庙等小景点,在村头一眼能望到当年拍《投名状》留下的水车道具。在到达小城最顶部的地主家豪宅时,我听见从里面刚游完走出的两个的对话,一人说其实去过了婺源就觉得爨底下很一般。我开心着回头望了望他们,然后摇了摇头。如今的婺源已经不再是那个存留于我脑海当中的样子了,遗失也好,迷失也好,婺源总是在被动地改变着,以求不断应对这个世界种种诱惑。而眼前的爨底下虽然在样子上与婺源相差甚远,但我却突然觉得它很像多年前正准备进入旅游开发时的婺源,有一点急于改变,却仍有更多原本的色彩。
所以,当满眼青灰与土黄慢慢占据眼帘时,我突然觉得小城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本篇照片40张






































敬请期待《石城春色之斑马QI篇》
前一篇:一直下雨的谷雨天
后一篇:石头城的BJQIQI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