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木板年画(一)杨柳青年画
标签:
年画杨柳青木讷斋邮话邮票非遗 |
分类: 邮览神州风物 |
木版年画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门神”的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北宋时期出现了专门售卖“画纸儿”的画市。现存最早的木版画是宋金时期的“四美图”。清道光年间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从此“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
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重庆梁平、福建漳州等地。其中,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
汉族民间,贴年画就是过年的象征。年画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还是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近代随着农耕文化的消退,年画已成为艺术品和收藏品。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让我们从天津杨柳青开始,欣赏邮票方寸间所表现的中国传统年画精品吧!
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年画品种,发祥地为天津西的杨柳青及附近的30多个村庄。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半画半印)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宣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国画彩笔填绘,因而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五子夺莲
这是清雍正年间的作品,属娃娃题材的经典之作。画面中的娃娃形像生动,造型丰满,其线刻细密,染色鲜明艳丽,充分体现了杨柳青年画的独特风格。
钟馗

钟馗是神话传说中的驱逐人间鬼魅和避驱凶邪的神仙,此为清乾隆年间的作品,其绘画艺术在“门神”类作品中属上乘。
盗仙草

取材于《白蛇传》中白娘子为救许仙,上峨眉山盗灵芝草的故事,画面表现白娘子偕小青迎战护山仙童。这是清乾隆年间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人物多而清丽,线条优雅,人像大于景物,画面疏朗有致。
在杨柳青年画中,仕女类题材占据主要位置,此图为清代早期作品,图中以玉兰、海棠、牡丹、桂花为谐音,即“玉堂富贵”。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仕女类年画的面貌。
(邮图资料来自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