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资本市场创业板科创板大股东减持 |
分类: 金融学与经济学 |
最近一个阻碍上涨的因素似乎被大家一直关注,这就是大股东减持。但是大股东减持有错吗?
首先,大股东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起源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但当时对市场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促成了2005-2007年的至今为止的最大的牛市行情,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从炒作的市场背景看,非常正常——管理层希望涨(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股市主力希望涨(概念反着做,更有力度),散户希望涨(管它什么理由,上涨都是会喜开颜)。
但那次的股权分置改革留下了现在减持的压力,后来的IPO都有着大股东一段时间限售后的减持概率,只是现在需要先预告减持的,给市场造成了负面的心理压力。
第二,大股东可不可以减持?这需要先区别市场的性质。主板市场就是成熟企业所呆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大股东应该都是对企业有着强烈把控能力和欲望的,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如果大股东减持,只有一个动机:不看好企业的后市了。这样的上市公司对股份的减持,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就显而易见,因此应该限制甚至阻止这样的企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如果真的对企业经营没有信心了,需要减持甚至出清股份,应该是通过线下的减持,而不是二级市场。但如果是创业板市场,除了创业股东外,大多数都是风险投资股东(部分是战略投资者,对于战略投资者应该视同主板市场股东),风险投资股东上市之前进入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扶植企业成长,上市后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清仓获利走人,这类股东你限制他的减持,就没有一点点道理。创业板市场就是为这类股东减持而设计的市场。只是目前的创业板股东充斥着各种类型的非风险投资股东,上市的企业也很多不是创业企业,因此,其中就有了创业股东的减持和战略投资股东的减持,这个太没有道理,违背的创业的初心,违背了战略投资的初心,在制度上应该严格限制甚至禁止他们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第三,科创板的股东是否应该允许减持?这需要按照创业企业来上市,然后风险投资可以任意减持,战略投资者只能线下减持,创业股东基本不允许在科创板减持的创业制度来设计,否则,科创板就会沦落为现在深圳的创业板,对创业企业起到负面的示范效应,不利于资本市场支撑实体企业创业的初心。
前一篇:20年,我的创业竞赛指导之路
后一篇:这次指数会涨到多少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