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进入现在的学校,并且转换了一个专业,由原来的“技术经济学”专业,要进入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新的专业“投资经济”专业(就是现在的“金融学”专业)。
1996年我决定进入股市,那时自己完全是一个不懂得新人,但对钱由不是那么渴望的一个人,进入股市完全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投资经济”专业,这个实践性的专业,自己没有实践怎么应对?
当时我在石家庄,不敢开户,因为担心开户之后回到南京账户转移的问题(实在是基本道理都不懂),于是就借用同事的账户,存入1万元到同事的账户,他用他的那部分钱,我用我的这部分钱。到1997年8月份离开的时候,自己账户的股票被套,舍不得割肉走人,就放在同事的账户内,直到若干年后,请同事帮我依旧割肉走人,才结束了第一段的股市投资生涯。
大多数情况下,进入股市都是因为股市进入牛市,我虽然不是因为牛市进入,而是为了实践进入,但我进入的实际时间也是牛市阶段。
1996年年初开始直到1997年5月12日,这是那年的牛市阶段,当时两市的龙头分别是深市的“深发展”(现在的平安银行)和沪市的四川长虹。有一天我和两位同事一道去证券公司营业部“看盘”(实际上,当时只有去营业部才能知道即时的价格变动,而且主要是通过营业部的显示大屏看,十分钟左右才能看到某只股票的价格变动一次),其中一个同事自己去自助委托机买了四川长虹,当时四川长虹经常上涨,股价已经从1996年年初的7月多,涨到了1997年2月18日的25.9元收盘(其实复权的价格是41.44元,但是我只以为是上涨了3倍多,实际上是上涨了接近6倍),自己心想他胆子真大。自己则买了另一只股票(名字已经忘记了)。结果第二天大盘大涨(指数涨了7.58%),四川长虹涨停,价格达到28.49元,我买的那只股票却只是上涨了不到1%!四川长虹后来的三个月更是上涨到66元以上(同事何时卖出不得而知)。
那次我才第一次感受到后来总结的经验之一:买股要买热点板块的龙头股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