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降息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经济增长转型 |
分类: 金融学与经济学 |
这次不对称降息,理由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这是否有利于未来的经济增长?
首先,看看降息的直接关系人——银行的情况。
存款降息,但浮动加大,原来3%利率的时候,多数银行都是上浮10%,就是实际利率是3.3%,现在减低到2.75%,如果浮动上限20%,则依旧可以是3.3%,而且3年期利率还可以高于降息之前,现在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八家城市商业银行都已经公告将按照上限执行存款利率。可见为了吸引存款,这些银行都不惜血本。而大银行依靠自己的固有业务(主办行等地位)也能维系一定的存款不至于流失。可见,降息逼出储蓄资金的判断是很难实现的。
同时贷款降息,对贷款人似乎是降低融资成本了,但发放贷款最大的问题是风险控制,目前银行放贷的主体是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就是因为风控的问题。所以,对于银行而言,存贷差因为降息而缩小,所以是实实在在的利空,银行股雪上加霜!降息是试图转移一部分银行的垄断利润给企业,其实银行本身问题一大堆,降息只是给了银行自身问题不能解决的一个借口而已。
其次,看这次降息直接的受益者——房地产企业情况。
表面看起来房地产的问题是2009年之后限购等行政政策压制了房价的上涨,然而这次政策解禁后房价依旧下滑,很多人从担心GDP下滑的角度主张刺激房地产,各地方政府也是不遗余力的这样去刺激,但房价还是下滑,GDP还是下滑。本来这是转型时期正常的情况,但有人坐不住了。房地产的价格问题是刚性需求和非刚性需求(投资需求)影响的问题。在降息的背景下,刚性需求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有利于房地产的销售,但当前房地产价格已经高企的背景下,能够真正救房地产企业的是非刚性需求,这个投资的需求不会因为降息而改变,实际上房地产的日落西山是必然的,住房的供大于求是客观事实,所以,看似对房地产是利好,但解决房地产自身的问题才是根本,不是降息能够改变的。所以,降息对房地产的利好影响实际上是饮鸩止渴带来的,较长一点时间看,对房地产市场实际没有明显正面影响。
第三,看大企业在这次降息中的影响。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大企业需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将泥塑的巨人变成钢铁的巨人,但降息让大企业又能采用更加低的利率获得融资,但他们融资成本降低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呢?难说!大企业的问题不是资金的问题,他们从来不缺从银行来源的融资,缺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心。降息不能帮上这个忙。
第四,看小微企业在这次降息中的影响。
中小企业融资难本不是从银行融资能够解决的,因为银行面对的首先是风险控制,所以,降息之后,预计中小企业依旧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因为银行难以承受中小企业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换句话说,降息并不能带来融资的合理流向。对于中小公司来说,通过降息降低融资成本只是管理层的一厢情愿。
第五,看降息对流动性的影响。
在美国结束量化宽松之后,欧洲和日本反而增强了量化宽松,这次央行降息,被认为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但中国市场现在货币的流动性很强,此次降息并不会大幅度再次提高流动性,目前央行的政策或许是和尚管尼姑的事情,错位了!流动性这么强的背景下,物价不涨是怪事,我们看到的身边的物价上涨不知多少,但统计局的物价没有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