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融产品金融工具衍生品投资金融 |
分类: 金融学与经济学 |
目前在投资领域,对“工具”和“产品”概念的使用,实际是存在混乱的,譬如金融衍生工具,也可以称为金融衍生(产)品,似乎两者是通用的,这可能是对“Derivatives”这个英文单词翻译的约定成俗。但证券到底是产品,还是工具,应该是对证券功能认识的不同而造成的,我认为这个不同的认识应该是区别“经济学”和“金融学”不同的关键点之一。
一般理解,工具是工作时使用的器具,被引申为为达到或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而产品是可以让人注意、获取、使用,或能够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的东西。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变成“商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工具”进入流通领域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此时两者没有区别,都是商品。但显然,从生产过程看,工具是用来生产产品的,这时是有区别的。
如果从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个学科的内涵来看,证券是“工具”,还是“产品”,似乎更加清晰。
譬如一件处于交易中的商品,买卖双方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卖者是要通过交易实现价值和利润,而买者是要通过交易获得其使用价值,因而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可以建立在双方满意的共赢基础上。经济学提出了均衡价格的理论。而一个处于交易中的股票,买卖双方的角度则是完全相同的:卖着是要通过交易实现利润,买者也是要通过交易获得利润,此时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则是因为买卖双方对股票价格后期走势的不同认识所造成的。金融学提出了选择权的理论。
如此看,证券到底是产品(商品),还是工具的问题,就变成了对证券的功能的认知的差别上了。如果将证券看做实现融资的手段,则其是满足了融资需求的,它就具备了产品(商品)的功能,所以融资的证券会有利率和股息率的价格表达;如果将证券看做投资实现小资本到大资本的增值过程,则其是具有了杠杆的作用,它就具备了工具的功能,所以各类证券都不是买卖的目的,通过他们实现盈利才是目的。
如此看,作为原始证券,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还存在产品的属性,从金融学的意义看,则可以看做工具;而作为衍生证券,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只剩下作为工具的属性了,因此,金融衍生工具不适合称为金融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