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网站挂出了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去向的批复,批复中表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将成为清华大学的一个新学院,学院名称保留了该研究生部过去的俗名“五道口”,并命名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这就是传说了一年多的一个正式结果。
但是我看到的不是媒体所说的强强联合,而是一个神话的五道口的消失,留下的仅仅是“五道口”这个名称了。
五道口之所以能够那么令人神往,不是它归属中国人民银行,也不是它师资力量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它的人脉资源!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时候,是因为当时没有一家金融学专业能够得到所在学校的认可,金融是一个边缘的学科,而各个金融职能部门的高层人士又没有一个可以发表言论的地方,因此,这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就诞生了。在之后的三十年中,研究生部逐渐拓展其外延,跟随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利用雄厚的资金、资源优势,聘请国外的师资,打造一个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并未改变其利用人脉资源的核心。正是这个人脉资源,使得当下靠人脉生存的社会精英显得那么的突出,也因此成为金融学子追求的最高求学目标地。但金融的改革仅仅靠人脉是不能创造奇迹的,金融需要创新。利用人脉构造起来的金融关系网,实际上严重制约了中国的金融改革!
并且,归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建制的研究生部,事实上也制约了中国现代金融的发展,因为金融不仅仅是银行!现代金融根本不能用银行、证券、保险这些个金融机构领域来度量,金融市场的系统性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标准,也是一个国家金融成为经济发展核心的关键。在中国行政力量大于一切的背景下,这个归属关系一定会成为制约研究生部发展的障碍。
这次被民间俗称为“五道口”的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在名称上为“五道口”正名了,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强强联合的事情,但是如果说清华强,它一定不是金融强,而研究生部强也一定不是强于其金融的研发和教育实力,因此,如果这个五道口的教育模式继续,那就是中国金融教育弊端的延续,金融改革之悲哀也!如果清华因此能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金融学科,那一定不再是五道口的人脉资源效应才可能实现,但这能够成为清华的现实吗?利益的诱惑让我确定:不可能实现!
所以,这个历史的产物,本应该随着历史任务的完成而消失,却在另一个平台上得到“强化”,我感叹:中国的金融啊,何时回到正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