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强的微薄
徐强的微薄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46
  • 关注人气:4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国的统计数据,这还是新闻吗?

(2010-11-10 17:03:03)
标签:

财经

分类: 金融学与经济学

    明天公布10月份的CPI,创新高成为必然,我认为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中国摆脱危机,实现经济结构转变,适度通货膨胀或许是最好的手法之一。

    但问题是我们的通货膨胀到底有多大,统计数据难给最准确的答案,就像GDP数据不可信一样,质疑CPI之声已经很多年了。

    1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研究报告称,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人为调整,系统性低估超过7%。

    在该份名为《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的报告中,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指出,由于中国CPI指数权重存在5年一次大调整,为避免分类指数权重发生重要调整带来的问题,而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且CPI总体指数以及8个分类价格指数都有月度数据公布。

    据其测算发现,在这5年中,按照CPI常规的编制程序,有-7.53个百分点无法用8个分项指数及其权重来解释的,可以被视为认为调整的痕迹。因此判断在过去5年间,CPI被认为系统性低估超过7%。

    值得玩味的是,央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储户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指数,已经接连创出2001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点21%左右,这一满意度甚至显著低于2007-2008年通货膨胀时期的水平(30%)。而另一方面,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却保持淡定,始终在3%左右水平波动。

    非常遗憾,统计数据不为决策服务,为政绩,宏观决策永远不可能正确,中国的经济研究也就无据可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