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是我的主业,我自己没有了那些追求,因为我曾经有过追求和成功,这已经足够。作为老师,现在我想着怎样才能教出好的学生。
昨天两件事情,给我几个感想:
一是陶可来看我,一是殷晓颖发来短线说CFA三级已经通过了。
两件事情本没有什么特别,但我生出很多的联想。
1、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可以做什么?
不同的人其实有着很多的不同的理想,性格和追求决定了世界的千差万别,但作为大学的老师,我想,一定都是希望着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对于我,我希望学生走正道(隐含的东西不展开了)。因此在选择研究生时,我有着我的标准。但是一些学生,根本就不是我的标准,也不能够在我这儿真正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却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以为能够得到,所以在报考我的研究生时信誓旦旦噶!说老实话,我没有那强的分辨能力,所以你就来了,但不按照我的要求做,何苦呢?你没有从跟着我读研究生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我也觉得非常郁闷。因此请记住:不同的老师能够给你的东西是不同的,你应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老师,而不是随大流。
在官场上,我不能给学生任何;在未来的职业上,我不能给学生任何便利;在很多方面,我都不能给学生什么。我能够给的仅仅是我的一个思想,一个建议,一个或许有用的方向的安排,除此没有任何,,,
2、学生的成才途径很多!
我并不在意你过去学过什么,但一个态度或许决定了你能否成才,我说的是我的标准的成才。
做事认真,肯吃苦投入,注意力集中,这或许是成才的一些基本素质。
任何投机、任何挑肥拣瘦、任何这山看那山高而不脚踏实地,都不会,或者说很难成才。
至于具体能够做什么,其实各人各有不同,但不影响你的成才。
譬如陶可,当初进校时,什么经济和金融的知识都没有,需要的数学也不够,但他刻苦(或许是7年的工作经历培养了他对学习机会的珍惜)、注意力集中、不投机取巧,在他的成才道路上,这些就足够了。比较下,目前中国的大学,本科生的教育都是直线下降,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实需要学生自己有个思考。遗憾的是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进入大学之前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只是应试了。所以我对学生说,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要关注结果。但这点要求学生做到,确实非常难,社会的干扰太多了。换个角度说,真正成才的毕竟不是所有大学生。
我曾经说过大学的不同不在于教师的不同,而是学生自己的心态:陶可带来的厦门大学的信息还是证明这一点。因此南航的学生,你不应该从师资的角度埋怨,你能够做的是自己把握一个好的方向。在更好的学校,你就能够接触到那些“大师”?给你上课的连教授都没有!而年轻教师上完课想着的是怎样在外面挣钱补贴家用,和怎样晋升职称。
譬如殷晓颖,因为高考的一个心理阴影一直郁闷的她,我能够做的就是正面真心的鼓励。我曾经建议她在论文上多下功夫,但一段时间后,她自己有点犹豫,选择了考证。其实我认为这只是方法的差异,根本的在于,你是否愿意为此吃苦和付出。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投机取巧能够获得长久的利益的。考证也是一条道路,所以她投入,集中精力,而我能够做的,就是不再干扰她。CFA一级、二级、三级,就在这研究生的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实现,并且同时CPA的考试也在进行,应该说或许再过半年CPA也能够拿到。这个过程其实非常重要,结果才会水道渠成。
我能够做的就是:你需要厘清思路的时候,我倾听,或者再给点建设性的意见;你需要一个人督促你的时候,我在后面严厉鞭策你的前行;……总之,你的成才其实真正靠的是你自己,老师不能替代你。我是如此,那些“大师们”也是如此,差别只是两点:
大师们有名声,所以或许给你找工作更多的便利,但他一定是有利可图的(具体不明说了),而我什么名声也没有,并且我视此为粪土,需要名声我就不这样过一生了,所以你别指望在这些方面从我这儿得到什么;
大师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努力获得他们的利益,而我不会从学生身上希望获得什么利益,我的利益就是未来多少年后你还能记得我的好,记得我就是对我的回报,呵呵很奢侈,但我至少到现在基本上是做到了(上个月去宁夏,见到毕业后十七年没有见过面的学生,她们的热情让我感动,这已经不是什么利益的关系了!)
所以多少年前我在西祠胡同上的签名就是: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但我问心无愧。
前面那句话是说,我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支撑我作为公认的优秀教师;后面那句话是说我努力了,并且一直在努力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