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们这儿,男人要是没有男子汉的形象,那是要被叫做“二噫子(er yi
zi)的,那就意味着不男不女,绝对是不受女人喜欢的;而女孩要是没有女人的性格,那是要被叫做“假小子”的,那也绝对是不会受到男人的宠爱的。
前几年湖南卫视在全国搞了个“超级女生”节目,那个海选的模式确实吸引人,很多人报名,似乎那个成名的希望始终存在,我也看了一段海选,确实让人觉得这是平民走向成功的一条道路。
人的这种潜在的意识,使得我们认为美国的总统选举比较民主,奥巴马能够成为美国总统,似乎就是说什么人都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而青史留名;使得非常多的人直接介入炒股,似乎一夜可以暴富而成为百万富翁。
但是后来进入决赛,那个李宇春能够在破嗓子下,唱到最后,成为冠军,我真的非常地吃惊,而且说是是短信投票的结果,我那是只能一声叹息:年轻人的性取向什么时候改变了?!
男人喜欢起假小子?女人喜欢起二噫子?换句话说,年轻人喜欢不男不女的人了?!我忽然明白了:社会进入了娱乐社会,社会进入了浮躁的时代!
因为此,所以所谓的“芙蓉姐姐”可以成名,赵忠祥先生需要去上海主持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不让搞就变身快乐女生了。
这次快乐女生我一次也没有看过,但最近那个什么叫做曾轶可的再十进七的过程中被淘汰,又被高晓声力挺的事情网上沸沸扬扬,打开照片一看,哇,由一个假小子而已。
不是年轻人的性取向发生了变化,而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或许女人投票给李宇春,是因为觉得起码我比她具有女人味;男人投票给李宇春是因为这个社会女人都不在温柔了。
所以人们开始疯狂想着成名,学术界开始抄袭,学术用一些数字来衡量,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企业界想着通过偷漏税而致富,致富就有了包括地位、声誉内的一切;政府公务员鼓噪经营业绩,GDP成为职位升迁的指标,土地出让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学生不再研究理论,学习技能成为谋生的手段,所以考证比课程考试显得重要,四年级已经是毕业生;教师不再以教书为荣,而是谁能够赚到钱,或者谁的SCI论文多为骄傲。因此,部分打工者不满意打工的收入,采取诸如偷枪之类的行动,社会贫富差距使得他们心态已经失衡;……
别的领域我不知道,但大学里如果只是提供学生就业的技能,那么应该改成职业学校,所以就业率的指标(特别是一次就业率指标)就很荒唐;如果大学就是个基础教育,那么大学不应该分这么多专业,就三个足矣:工科、理科、文科,所以专业计划的越来越粗,专业都变成了万精油专业,不是可笑是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