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的选择(2)

(2009-07-15 14:03:05)
标签:

校园

分类: 我的回忆录

    从1987年开始正式进入技术经济学专业,直到1997年离开那里,十年的时间,我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将这个专业有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建成了一个有起色的专业,而1998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后,技术经济学专业在本科层次也消失了,现在只有硕士层次有技术经济与管理。

    当时的技术经济专业可以授予的是经济学硕士,与现在它归为管理学是不同的。但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都还必须站在技术的层面上。

    十年里,特别是前面的几年,我首先去北京请来了现在著名的WTO学者---冯予蜀给我们学生两周的课程,他当时还只是中央财经学院的一个副教授,就是那次去北京,在财大门口一间外边很漂亮的饭馆吃了早餐,结果30天后得了甲肝,住院十天,或许是那些天太累,免疫力下降的缘故,但后来了解到,确实那一阵北京在闹甲肝流行。在病床上闲得难受,写了“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课程讲义,并在出院后开出了这门课程,之后有首开“可行性研究概论”课程(1988年)、首开“市场营销学”(1990年,尽管学校以经济与管理专业见长,但市场学的课程我是第一次开出,之后才有经管系开出类似课程)等等,1992年-1994年编写了《技术经济学原理》(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实用市场营销》(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现代企业管理学》(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新华出版社出版)、《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地震出版社出版)等多部教材和著作,可以想见,在转换专业过程中,边学边研究的艰辛。正是这样艰辛留下的成果,引起同龄别人的妒忌,也才更加使得我变成不合群的“强人”面孔,这也无形中使得我心里不服气,遇到评职称这样的问题没有通过后,怨气升起的道理(关于这个问题,前面的回忆文章中已经有过描述),现在想想,其实是自己不成熟的表现,社会不是个人,需要人与人的关系,那怕可能是“庸俗的”。

    不过投入全部的精力,换来的应该是学生的成才和对我的肯定,这或许是我最大的安慰。

    从首届1985级到1990级,由于我上课、负责计划、实践环节等等,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以至于到今天对学生影响都还非常深刻。前几天去北京见到1987级的学生,要我说出她们班女人的姓名,除了一个外,基本全部准确说出,令他们惊奇,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为之付出了多少,所有男生我也能叫出的!(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