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两博千金在我的匿名博客上留言:“老师,很渴望你能把你在网上这种风格引入你给我们上课的的课堂!”我在他的博客上问:“你需要的是什么风格呢?”
他再次留言:“老师,我有一个观点不知道你赞同不:
在我们踏入学校不久,你在专业介绍会就告诫学生金融本科学不到什么知识,在我们学校也是这样,并且金融本科找到好的工作也是很困难的。对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一直在思考,现在得出结论如下:1、对于好学的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只知道肯课本,考高分,忽视了课外的扩展和专研。2、只有理论学习,没有实践,这样就少了对金融的敏感分析。3、学的太泛,学生了解的杂而不精,更没有对某个方面有深刻的研究。
其实我一直认为,只有金融学生从进校后就踏踏实实的学习,广泛涉猎知识,多与名家交流,亲自多参加实践,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方面,突出的培养4年,当毕业时也会拥有研究生的水平了!
老师你怎么看?”
昨天《证券投资学》课程考完了,还没有改,但浏览了几个“好”同学的答卷,我自认为这学期的课程试验又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因为学生的被动学习依旧!
其实我一直说金融学专业很难学,学好尤其难。本科阶段基本上只能学点皮毛,因而找工作就难,找好工作更难。为什么这样说呢?
高考走到今天的样子,虽然一直在改革,但其中的主线并没有被改:应试教育下形成的被动学习。
从高考千军万马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来到南航,无论他(她)怀着怎么崇高的理想,有一点基本是一样的:不知道社会是什么,不知道专业是什么,因而不知道需要学习什么!
因此,当他接触到金融的时候,自然像高中一样,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好同学”记住的是一堆也许并不具有多少价值的概念;“差同学”干脆放弃而混混日子。但无论谁,基本都以一点为标准:老师的见解和答案就是正确答案;老师说讲的内容就是应该记住的内容。
不要说现在的老师也是学生,需要学得东西何其多;即使老师什么都懂,那也要有课堂教学的足够的时间呀!“素质教育”已经将本科四年的教学时间占去了三分之一以上(而这些“素质”本应该是高中和之前时间应该进行的教育),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学生是处于迷茫、找工作和动荡之中的,所谓能够真正用于专业教育的时间不足三分之一。在这样的时间背景下,要通过课堂教学建立起学生经济学基础、数学基础、专业基础和其他基础之上的金融专业大厦,真的是比登天难的事情。
所以我的课程一直试图采取一些改革的办法,力图改变这种“唯老师是从”的学生学习观念,让学生又通过课堂学习知识,变为通过课堂引导,学习课程应该学习的知识和能力。
但从这次的考试反映的结果看,没有成功。因为我课堂反复强调过需要掌握,但没有在课堂上讲的一些内容,学生还是没有给予重视,所以考出来,许多学生觉得“很难”。“请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这样的题目也是难题?
像“对LOF和ETF进行比较”这样的题目许多人完全不会答,而这样的要求我是在课堂上提过的,只是没有去详细讲而已。你可能会说,你讲一下也不要多少时间,学生不就掌握了?但掌握LOF和ETF的内容就是掌握了证券投资?需要讲的东西是太多了,只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味、有方向、有价值。
我在考试之前给学生的题型中有“案例分析题”,而我的案例分析就是两题计算分析的题目,我听学生考过出来议论:不是没有计算题目,怎么考我们计算题。
没有的“明确要求考的”就可以不管不学,这样的学习怎么能够学好金融学?
看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我会继续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