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之行已经过去九个月了,但在哪里的情景还如眼前,清晰分明。
梅里雪山是横断山脉的一个至高点,其主峰卡格薄峰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白色的雪山”,这是一座是被藏族人民视为“八大佛山”之一的“神山圣地”,每年有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等地跋涉千里前来朝拜的信徒数以万计,转山是一件重要的法事,我们所走的是内转山,如果是外转山,需要绕梅里雪山整整一周,要进入西藏,再转回云南,中间需要经过无人区,难度当然比内转山更大。梅里雪山的海拔高度为6740米,这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至今还没有人实现成功登顶的山峰之一,1991年1月3日中日联合登山队曾试图攻下这座神山,但却在雪崩中全军覆没。1996年再次试图攀登,还是失败而归。之后,国家为了照顾藏族人民的心情,停止批准攀登梅里雪山的任何行动,从而宣告这座神山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不可攻克。几次攀登的工作,也留下了所谓的“大本营”营地,成为探险旅游的一个休整点。
梅里是行前计划修正后,排除在计划行程之外的一个点,不是害怕神山的神,而是害怕生命的无畏消失,去年的5月2日,我去的那个地方还发生了雪崩死人事件。但七月去已经真的没有任何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
去梅里必须去雨崩村。雨崩村是个藏族人居住的世外桃园。
雨崩所处的位置是梅里山前的一个哇地,四面环山,

进出雨崩有两条道,一条就是我们进出选择的道路:翻过海拔3700米、相对高差1000米的大山的登山道;另一天是挠山行走,需要更长时间的山腰之道,我没有走,据说也非常难走,只是高差相对较小一点。两条道出来进入德钦,都要跨过澜沧江,在这里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形成三江并流,此行的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去怒江的上游。
由于雨崩所处的地理位置,所以各种设施都不健全,在上山的这边,中国移动的信号还有,在靠雨崩村的那一边,信号就非常弱了,时有时没有;我们所住是一藏民的家,木结构的房子加上院子,条件并不很差,只是吃的东西少,土豆是主要的食物,晚间有电灯,但电压很低,因而灯泡发出的如同萤火,好在我们是天黑才回到住地,累得也就没有任何灯光的需求了。
雨崩的位置,决定了来这里的人并不多,因此居住在茫茫山凹,人声稀少,还是需要一定的心理坚定的,但同时你可以感受到藏族人的朴实和不做作,尽管他们没有显示出非常的热情,但你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安全,夜不闭户的情况在这里应该还能够得到体现。
淅淅枥枥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住房之外的泥泞道路混杂者马粪,我们的鞋子已经完全变了样,第二天早上我们醒来,看看昨天行走的辛苦,再看看雨崩的美丽环境,为此行感叹而又欣喜。
我们体验了这种世外桃园的生活,吃住行都是行前没有想到的,很想再去一次,但也许这生已经不会,因为需要看的地方太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