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强的微薄
徐强的微薄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93
  • 关注人气:4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联想

(2007-12-06 21:02:25)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产经/公司

分类: 金融学与经济学
    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重要信息: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货币政策的取向看,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虽然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了十年,但其实应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防止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目的很明确,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许多改革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经济由稳步发展,逐步加快了步伐,过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2003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变成稳健的财政政策,而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2004年明确的适当银根紧缩的信号,已经说明宏观经济的问题必须解决,但由于认识上的不统一,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又不能采取过紧的货币政策,所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再次放松了其传导效果,经济过热愈加明显,今年以来,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5次上调基础利率,但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依旧没有根本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决定,连过渡性的适度从紧都不过渡一下,可见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
    其实利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是中央银行存在的重要意义,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以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最终目标。
    然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传导到货币操作目标,通过货币操作目标,影响货币中介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这其间效果实现的主要条件是传导机制有效。
    由于经济活动的扩张,金融改革的滞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出现了问题,连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基础利率,并没有有效传导到最终目标,所以实行更加直接的货币政策,从紧银跟,似乎就是一种必然,也是迫不得已的措施了。
我国的经济过热早有表现,宏观经济的问题特别表现为:
    1、GDP增长过快。GDP的增长似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宏观调控也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但经济的过快增长并不能带来真实的社会福利,表现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环境和资源问题变得特别突出,资源价格的上涨可能带动通货膨胀,越来越多的煤炭等安全事故,不是一个简单的安全生产问题,它是追求经济增长的副产品。
    2、投资和外贸拉动的GDP不能持久。最近几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幅度继续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种长期的投资拉动,有可能演变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出口拉动,造成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一方面巨量外贸顺差造成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改变了财富的存在形式,遇到国际汇率压力,资产的贬值导致国民财富的真实贬值;另一方面,外国投机者的介入,可能使我们的金融改革进一步滞后,成为拖后退的主要因素。
    3、房地产价格和股市价格的上涨过快。过快的房地产价格和股市价格上涨,造成虚假的财富效应,社会公众的资金出现大搬家和大流动,一方面由于赚钱效应,带动托宾Q值上升,刺激企业投资支出的增加,个人消费的非理性增长,最终可能演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
    尽管对今年以来不断增长的CPI,管理层和一部分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见解,譬如核心CPI并没有增长,从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等等,但食品物价的上涨,直接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低收入阶层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加大了贫富差距,社会问题会越来越多;另一个是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将更快地增长,进一步刺激他们的非理性消费。
    现在由适度从紧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变成从紧的货币政策,明年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成为组合式的运用,股票、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将会被看作是无视政策的权威,所以,钱将变得值钱起来,但货币政策工具的出台,能否实现有效传导,是最终能否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前提,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