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的学科发展首先是分类的正确性,但也许是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金融学科分类是很有些不妥之处的,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而经济学的学科门类下一共只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将金融学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防经济学等放在同一二级学科,使得金融学变成了经济学的一个简单的分支,似乎金融学就是经济学的应用领域。从宏观层面看,从与物质生产运动紧密联系的经济学视角研究金融,这也许是二次大战后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现代金融条件下,资金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与物质生产运动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金融学成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门类是不妥的。
特别是教育部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按照一级学科大类培养,这样,金融学的硕士生将变成不伦不类的“经济学”附属,最终中国的金融人才短缺就会依旧,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金融发展瓶颈的制约。
第二,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的金融学生培养基本上是在两种模式下进行的:经济学院的金融学培养模式和商学院的金融学培养模式。请注意:前者实际上是学科发展的理论层面上的研究工作,所以,在我们表面看来,经济学院的金融学好似数学,现代金融的鼻祖马可维茨甚至因为数学模型的毕业论文,差点没有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但看看1969年以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果,有几个不是数学工具的运用下获得的?因此,金融学的学科发展依赖经济学院模式的金融学培养。但这绝不是我们现在的应用经济学下的金融学模式。
第三,金融工程属于管理工程,这本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将金融工程看作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那问题就大了!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重在解决金融实务中的各种金融问题,而金融系统主要由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等四个方面组成。金融工程只是解决其中部分金融工具问题的研究领域,它是不能代替金融的。
综上所述,现代金融的一些相当重要的研究和运用领域,在我们现在的金融学(含金融工程)的学科领域中并没有包括,这使得教育出现空档,从而人才出现空档,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奇怪和尴尬的金融局面:金融工程的博士后对现代金融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不了解;会计老师将公司金融等同于财务管理;金融学生不了解投资银行业务;……
前一篇:祝贺陶可《经济学动态》论文发表
后一篇:今夏云贵行计划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