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强的微薄
徐强的微薄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46
  • 关注人气:4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饼的回忆

(2006-09-27 15:02:21)
分类: 我的回忆录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了,多少年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忽视,由于商家的介入,好象又逐步恢复,老的传统节日的光彩正在逐步成为新的时尚。

小的时候,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那是多么向往的事情,因为那就意味着终于有点好吃的,也有了更多的好玩的了,长大后,过这种节日的热情越来越小,一方面过节意味着钱的支出,另一方面,好像再也找不到那种“好吃”的感觉了。现在我们知道月饼的类型是很多的,按照产地的分类是常见的方法,包括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日式等等,现在每个地方都可能买到那些别的地方的特产月饼,那是流通的结果,小时候我所在的南京当然应该只有苏式的月饼了,我现在还不清楚苏式的月饼应该是怎样的,但小时候对月饼的影响是很深刻的,那月饼的表皮是酥的,一层层,若放置在一起时间长了,下面就可能形成香油的下滴,这种月饼现在好像很少见了,也许是那油糊糊的形象,会吓住现在的购买着,但那个时候,油就意味着不饿肚子呀。每个月每个城市户口只有半斤油供应,那肚子空荡荡的感觉现在很少再有人能够感觉到了,现在男士们发愁的越来越大的肚子,女士们没有那么大的肚子也要减肥,所以那种要滴油的月饼自然失去了市场。

我到宣化的时候,60%的粗粮,加上40%更难进口的被雨水捂过的面发的馒头,解决吃饭问题一直成为我的难题,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到北京玩,家里的人居然请他帮我带了一口袋大米到北京,放在共青团中央的办公室,为了这点大米我专门坐夜车赶到北京取米,真是雪中送炭的感觉。

每年暑假或者九月份出差回南京的时候,我们最常带的东西就是月饼了,北方也有月饼卖,但在北方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吃过北方卖的那种能够滴油的酥皮月饼,所以带月饼到北方成为当时的时尚,新奇而口感好。

月饼在当时的好吃实在是一种物质不丰富的标志,因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那时候的月饼都还是单调的,印象中只有五仁、豆沙、芝麻、火腿等不多的品种,但现在你看看,凡是能够做成馅的,都可以做成月饼,什么果蔬月饼、海味月饼、茶叶月饼,真是无奇不有,依据保健需要制作的所谓保健月饼也不断问世,但我想,月饼其实就是一种不健康的食品,过去的好吃是因为那个时代是贫穷的时代,现在的食品种类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要超越月饼好吃的时代了,所以编出各种好吃月饼的概念,只能的枉费心机的事情了,现在吃月饼完全是基于一种文化,是一种心情,没有了心情,那种包装华丽的月饼自然难有市场。

  月饼,需要文化的支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