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硕士生有课程硕士生和论文硕士生两种,前者只要一年的时间,而后者则需要两年。作为今后工作去向的差别,这两种硕士生的意义都是存在的,前者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为工作作一个铺垫;后者是为了后面的研究或升学打下基础。最近有不少学者提出将我国的硕士生教育改成一年的课程学习制度。对此不敢苟同。
这多年来,许多学校已经将硕士生的培养时间由原来的三年改成了两年半甚至两年,我所在的学校也是采用两年半的学制,一度还准备改成两年,调研了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为了什么,至今不了了之。个人以为,我们的硕士研究生的学制放在两年比较合适,一年课程,一年论文。为什么呢?
首先,国外的一年硕士有它存在的基础和必要,但中国却没有这种基础和必要。我们知道,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教育注重个性的发展,从小就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所以发散思维的能力很强,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从小就开始的,他们实际上缺的是知识的积累,特别是系统知识的积累,因此,在大学毕业后,加强系统知识的学习,可能是有效的,并且他们的硕士,只是一种符号,并不表明你的学识上了一个台阶。真正代表学术的是博士,所以他们的博士学位非常难以通过。而我们,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上大学之前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到了大学后,机械的教育仍然延续着,学生压根儿就没有一种对专业思考的训练,更不要谈一种能力,现在的本科毕业论文已经变异成“剪贴别人论文”的东西,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基本和最初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若硕士生阶段也继续实行不作论文的一年制教育,那么,硕士学位就与学士学位根本无异,我想用人单位肯定更愿意使用本科毕业生,而非硕士生。
其次,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写论文。我多年大学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一个人的能力提高,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作学术论文。中国的现状是对国文的要求低于英语的要求,任何的对一个人起关键作用的场合,要求的多是英文,而非国文,譬如晋升职称需要的是英文的职称考试成绩,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有英文的学位考试,等等,结果带来的恶劣影响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变得越来越差。这么多年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硕士生的论文,一个非常严重的感觉是文章写得语句都不通顺,更不要说其逻辑上的严密性了。试想,一个母语都不能正常运用的学生,工作后的成绩会是怎样的?可能有人会因此说了,那就给他开语文课吧。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开地还少吗?英语学了那么多年,其实际运用能力仍然不行,可见,语文课程的开设,并不能替代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
第三,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是我国当前硕士生教育的关键。种种迹象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并不由其学历决定,其实原因就在于学历教育中缺乏了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仅仅通过知识的灌输只能提高其知识面,并不能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别有时侯就是这么一点点看似不起眼的思维和反应能力的差别,这有着一点点天生的成份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后天的训练。写作学术论文是最好的思维能力训练方式。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从构思开始就有思考,要学会正确的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在堆积如山的资料中选择有用的东西,并在整个论文中学会系统地思考,构建系统结构的关键是入角,没有逻辑推理则没有办法进行分层,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工作的基础,不能他今后从事什么工作。
所以我反对目前阶段将硕士生的教育改成一年,并且我还要求我的学生在硕士学位论文之前,必须发表两篇以上的论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