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回忆录 |
宣化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牛奶葡萄”。宣化牛奶葡萄与新疆的马奶葡萄一样颜色青白,但相比较新疆的马奶葡萄,宣化的牛奶葡萄要大得多,大约长有四厘米以上,直径也有一点五厘米以上,口感也比马奶葡萄好很多,只是因为产量较低,在全国的影响度比新疆葡萄要小得多。
不过牛奶葡萄的历史同宣化城一样相当古老。相传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种子,由皇帝安排在这里栽培,专供皇宫贵族食用的。据史书记载,宣化葡萄栽培历史已有七八百年历史。
学校北面全是葡萄园,因这里得天独厚的水质和气候条件,全年只有八、九月份雨水充足,其余时间处于干旱少雨状况,使葡萄长得粒大、皮薄、肉厚、香甜无比,直接食用的感觉是如同食蜜,最值得称奇的是可以用刀切成很薄的薄片而不流出果汁,所以也可做各种各样的菜,譬如可烹制成过油葡萄、拨丝葡萄使之成为宴席上的高档佳肴。不过由于产量较少,我还没有见过普通宴席中使用牛奶葡萄的。本来产量较小,还要销往香港、澳门以及其它多个国家,所以国内的供应量就更少,不在宣化,当时还真难得见到宣化独特的葡萄。1905年,宣化白牛奶葡萄在巴拿马国际物产展鉴定会上获得过“荣誉奖”,估计没有拿大奖也是由于当时交通使得葡萄到达巴拿马后,已经失去了它的新鲜度。
北方葡萄的种植与南方的不一样,南京也有葡萄,但南京的葡萄架冬天还是能够看到的,而宣化葡萄则不是。当每年霜降来临的时节,就要将葡萄冬剪后埋入地下,然后是上冻水,封闭。这也许就是北方冬天的气温太低,在地下埋着实际上是穿了棉衣。
在每年的4月上旬,即过清明节后,10号左右,将埋在地下的葡萄藤翻出土面,然后是浇水、施肥。当出现上流(也就是在葡萄修剪过的枝头上出现水滴)时停止浇水。浇过1-2次水便可追肥、上架,等待发芽。若是气候正常在6月3-5日左右,葡萄就可开花。这时就需要绑条、去副稍、抹芽、定枝。为了减少养分的消耗,双芽必须去掉一个。从葡萄上架到成熟大约需要浇5-6次水,追3-4次肥。为了保持宣化葡萄特有的风味和优良品质,葡萄农们追的完全是农家肥,决不用化学肥料。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给葡萄带来损害,在雨季到来之时,家家户户都要为葡萄安装防雹网,以防止冰雹对葡萄造成直接危害。这样到9月10日左右,葡萄就熟了。原来宣化葡萄一架可产葡萄大约二三千斤。
每到收获的季节,购买者可以到葡萄园自己选择直接剪摘,然后装入纸箱,运送到各地。第一年,我也运了一箱回到南京,到果园从一串串挂着的葡萄中选择发青黄(成熟了的应该是发黄白)的葡萄剪下,轻轻地放到纸箱中,纸箱的四面已经事先钻好了空。然后到火车站特快发送,四天后到达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