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方案:基于“研学训一体”的学校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实践研修(二)
(2024-04-30 10:29:04)分类: 项目管理 |
(四)研修课程 |
||||||
1.研修模块:根据研修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模块。 2.研修内容:根据不同模块的主题进行设计配置,内容应该明确具体。 3.学分:1学时计1学分。 4.面向群体:根据研修内容的实施范围可填全体教师或某个特定群体教师。 5.研修师资:填入姓名即可,一个研修内容可以多名教师合作实施;项目负责人必须承担具体研修内容,鼓励师资多样化,骨干教师代表也可作为研修培训者。如暂时无法确定人选可填入“待定”,但比例不得超过40%。 6.研修形式:形式灵活,鼓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表述为“团队建设、专题讲座、课题研讨、观点报告、案例分析、读书分享、听课评课、说课上课、成果交流、技能学练、教学比赛、参观考察、网课学习、视频直播、在线研讨、自主学习”等。 7.实施时间:根据项目做整体规划,格式“XX年X月”。 |
||||||
研修模块 |
研修内容 |
学分 |
面向群体 |
研修师资 |
研修形式 |
研修时间 |
理论研讨 |
《“基于研学训一体的学校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实践研修”的内核解读》 |
2 |
全体 |
金长林 |
专题讲座 |
2024.04 |
《新课程下的高阶思维与作业设计》 |
2 |
全体 |
谢尚志 |
专题讲座 |
2024.05 |
|
《刻意练习和新形势下的高考应对》 |
2 |
全体教师 |
陈有正 |
专题讲座 |
2024.09 |
|
《新课程形式下的校本作业关键问题解决》 |
2 |
全体 |
包虹 |
专题讲座 |
2024.10 |
|
实践研修 |
《校本作业的开发与实施》 |
6 |
各教研组、备课组 |
叶方碧 |
集体研发 |
每周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课堂教学与作业一体化的校本作业设计与研修》 |
2 |
全体教师 |
陈雪金 |
交流分享 |
2024.04 |
|
“江晖”读书会——《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设计》 |
2 |
教研组长 |
裘杭波 |
读书会 |
2024.05 |
|
教研组特色作业展示交流 |
2 |
各教研组、备课组 |
叶方碧 |
交流分享 |
2024.11 |
|
学科节——学生长周期作业展示交流 |
2 |
全体备课组 |
叶方碧 |
素养周 |
2024.12 |
|
《教研组“课堂教学变革”任务的进阶与深化》 |
2 |
各教研组 |
卢成树 |
讲座指导 |
2024.09 |
|
展示反思 |
“晨曦”沙龙分享会 |
2 |
教研组 |
叶方碧 |
交流分享 |
2024.04 |
第四届校公开展示周 |
2 |
全校教师 |
冯教煊 |
交流合作 |
2024.05 |
|
“榕杨共长”温拜联合活动 |
2 |
教研组 |
宋怀富 |
交流合作 |
2024.03 |
|
(五)师资说明 |
||||||
1.师资选择以“学有专长、符合需要”为首要原则,校外高端专家、校内“草根”专家、优秀青年教师、乃至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均可。 2.姓名与所负责课程必须与“(四)研修课程”中栏目一致,分内、外两种:内部师资包括本校、其他校区、或者研修共同体内的教师;外部师资包括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等人员,也包括线上网络课程的授课专家;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可以只填写内部师资。 3.师资简介:填入该师资的职称、职务、所属单位、专业特长等信息。外部师资如果是线上网络课程,可填提供该课程的远程培训机构网站或当地教研网站名称。 4.同一人负责多个课程请合并姓名栏单元格集中表述。 |
||||||
内部师资 |
||||||
姓名 |
负责课程 |
师资简介 |
||||
金长林 |
《“基于研学训一体的学校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实践研修”的内核解读》 |
市教授级高级教师、校长 |
||||
谢尚志 |
《新课程下的高阶思维与作业设计》 |
浙江省特级教师、省正高级教师 |
||||
陈有正 |
《刻意练习和新形势下的高考应对》 |
温州市名师 |
||||
裘杭波 |
“江晖”读书会——《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设计》 |
温州市教坛新秀,教务处副主任 |
||||
叶方碧 |
教研组特色作业展示交流 |
温州市教坛新秀,教师发展处副主任 |
||||
外部师资 |
||||||
姓名 |
负责课程 |
师资简介 |
||||
包虹 |
《新课程形式下的校本作业关键问题解决》 |
五十一中副校长、省坛新秀 |
||||
卢成树 |
《教研组“课堂教学变革”任务的进阶与深化》 |
市地理教研院、正高级教师 |
||||
宋怀富 |
“榕杨共长”温拜联合活动 |
新疆拜城一中副校长 |
||||
冯教煊 |
第四届校公开展示周 |
瑞安十中教学副校长 |
||||
(六)研修作业 |
||||||
作业应与研修目标对应,要求应具体、明确、合理;作业形式力求丰富多样,可以“小而微”,不必“大而全”;作业应在项目启动时布置,力求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线上线下均可。 |
||||||
1. 2.产出一本和课时匹配的校本作业。各个学科在每个学期产出和教学课本匹配的课时作业本,产出点对点作业,由评促教。 3.参与一次开课活动或作业设计主讲活动。全校教师一个学年开出一堂公开课,提交一篇评课稿、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辐射轮辏进课堂教学变革。 4.提交一份教学评一体化的教案—学案—作业材料。围绕某一课,既进行教学设计,再开发出教案,再编制出相应的作业,每位老师提交这样一份材料。 |
||||||
(七)评价考核 |
||||||
前3条为统一要求,第4条学校自行修订,并可增加条目。 |
||||||
1.参训教师集中研修时应关注考勤,缺勤超过集中研修学时30%的为不合格,不予录入学分。 2.如有在线研修课程的,应根据研修平台的学习情况记录及相关评价规则进行考核。 3.认真参与各个研修环节,高质量完成研修作业。未按要求及时提交研修作业的,或研修作业被负责人判定为不合格的,不予录入学分。 4项目负责人可参照学校相关制度,将校本研修的表现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不同程度的倾斜。具体由各校自行设定。 |
||||||
(八)预期成效 |
||||||
预期成效应与研修目标和课程实施形成呼应;具体可从:教师能具备什么能力,学生可得到什么发展,学校可以积累什么资源,可形成哪些物化成果(如系列课件、作品集、教研论文集、教学设计汇编等)进行预期;应实事求是,具体明确。 |
||||||
产出形式更加丰富的校本作业。借助研修方案,能够让开发出来的校本作业继续推进,进行及时优化,紧跟新课程和新高考的步伐,做好更新迭代,系统优化。在单课时作业本的基础上,及时开发整合多种系列的校本作业,包括微专题式的高三一轮、二轮复习作业、寒暑假作业、单元整合作业、项目化式长作业,进而能覆盖教学需要的各个方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得到提升。 构建管理更加优化的校本研修体系。优化学校校本作业的管理路径,利用做题、研题、改题、磨题、设计变式题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设计开发与研究方式,丰富校本常规教研活动的形式,真正让教师学有所获,让学校校本研修对教师成长助力,让师训发生在教师最近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