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培训课程展示:组团队促成长共发展——主题式系列化模下的年轻教师培养校本研修

分类: 研训示范 |

组团队 促成长 共发展
——主题式系列化模式下的年轻教师培养校本研修简介
2014年始我校优选了各学科骨干精英教师组成“领航团队”,聚集了六年以下的教师组成“启航团队”。通过校领航团队的专家引领和学校师徒指点、同伴互助、学术沙龙等多各方面专题培训,促进启航团队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促进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
本项目设置了理论引导、实践研修、展示反思三个模块的课程内容,启航团队教师们将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下,聚焦教师规范化培养,通过主旨发言、集体研讨、观摩互动、专家点评等形式,进行主动发展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情意的培育,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进一步提升新老师在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方面水平。在课程内容选择及研修方式运用上,体现了项目设计者立足教师自身最近发展区和“做中学”的科学培训理念。同时,项目组邀请了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教授级教师或特级教师,为本项目开发相关课程内容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 录
附件15: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新教师诊断课反馈表
附件20:关于首届“扬帆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系列一(微课大赛)的说明
第一部分 课程方案
(一)课程定位与具体目标
1.项目定位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和进修模式,这种培训模式融入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为了教学,教师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校本培训中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与运用,教学诊断与反思,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和开展的课题实验,是一个教师所必须经历的路径。我们通过主题式系列化专题培训设计及实施,提升新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和应用意识,切实地让专题化培训的理念及策略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1)应该达到的要求:培训的对象为教龄在1-6年之间或具有初级职称年轻教师,该层次培训主要面向要求把握完整的高中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育对教师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学会分析高中教材内容,并逐渐把握高中学科知识体系;初步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并逐渐熟练化。
(2)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新教师层面而言,教学经验欠缺,拘泥于传统的逐课推进的教学思路,对教材缺乏必要的整合与提炼;重视教学内容与方法,但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解欠到位,教学目标对各教学要素的整体统领与贯穿能力欠缺。从学校培训层面而言,目前较多学校在校本培训往往存在有形无实的现象,效率不高。集中培训时,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听讲者少,喧哗的多,发牢骚说怨言的多,培训走过场。从上而下的培训方式较难激起全体参与者的兴趣,讲座式培训往往重讲授灌输,轻实践交流和后续跟进。
试图解决的问题:根据教师需求,制定培训“主题”和方案,开展主题化“沙龙式”校本培训新模式,通过理论引导、实践研修、反思交流,对年轻教师进行主动发展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情意的培育,正确认识与适应教师角色,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进一步提升我们老师在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方面水平。使我们新老师更快地从入“行”到懂“行”,从新教师向成熟教师的过渡。
2.具体目标
(1)立足教师需求,通过调查和访谈,确立研究主题,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
(2)通过系列主题式教师研究活动,专家、同伴面对面的交流,实现传承,提升能力。
(3)通过任务驱动、理论指导、实践演练与展示,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学法教法策略,并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师对基础教育总体理念和目标的深刻理解,对生本观和育人价值的反省和实践。
(二)设计思路与课程总表
1.设计思路
(1)通过调查和访谈,确定校本培训主题。
对培训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期待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确立学年培训4-5个主题。
(2)策划每个主题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反馈等。
根据需求,有序策划培训方案,开展培训活动。初步安排,每个主题安排1-2次的活动,以专家引领,同伴传授经验、实践活动为主。
(3)开展每个主题培训实施后的效果分析研究,优化培训方案,交流分享培训效果,总结实施经验。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收集相关教师的成长资料。将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主题式教师研究校本课程。
(4)主题式系列化模式下的新教师培养校本研修课程设计框架与思路
2.课程总表(以2020学年为例)
培训模块 |
培训课程 |
学分 |
培训者 |
培训形式 |
理论/实践 |
实践安排 |
(一)专业情意的培育 |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
2 |
张新强 |
讲座研讨 |
理论 |
以促进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为重点,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明确学习目标及个人发展规划 |
对话青 年教师 |
2 |
周啸勇 |
对话交 流 |
微论坛 |
励志教育,对新教师期许与激励 |
|
核心素养下有 效学习的课堂教学 |
2 |
丁碟 |
讲座 |
理论指导 |
通过理论引领,结合课例分析对年轻教师备课、上课、研课等教学基本流程及规范标准进行指导,提高“专业化”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以学科素养的重点,剖析高中新课程理念,引领教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升研究力。 |
|
用爱浇灌希望用心体会幸福 |
2 |
陈雪金 |
|
讲述身边教育故事 |
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引发头脑风暴,明确德为师之本,引发对生本观和育人价值的反省 |
|
(二)专业引领,互动研讨 |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 |
2 |
陈雪金 |
互动参与 |
专家引领,分享交流 |
学校聘请校领航团队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师。指导新教师的教学业务,关心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帮助新教师及早适应学校的教学常规,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
课例观摩+讲座研讨 |
2 |
谢尚志 |
实践+理论 |
观课议课与教师发展 |
观摩校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本学科评课议课活动,掌握必备的专业基本技能,如组织课堂教学、及时评价反馈、如何观课议课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和形成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估的习惯,逐渐树立一种自主发展意识和个性化教学风格。 |
|
读书沙龙(每月一次) |
2 |
吴素珍 |
实践+理论 |
头脑风暴与分享交流 |
以“破冰之旅”的参与式培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团队,形成深厚的团队学习氛围,增强凝聚力 |
|
新课程与学科核心素养 |
2 |
各教研组 |
实践+理论 |
课例讲座研讨+方案解 读 |
“关注核心素养,聚焦新课程”专题讲座,观摩名师课堂,互动评课研讨。以新课改的专题任务驱动,针对不同学科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分析与展示,辅之以教研组同伴互助进一步提升 |
|
如何说课,试课 |
2 |
徐丹青 谢尚志 |
|
课例观摩+讲座研讨 |
以教材分析与解读为重点,重视教学内容与方法运用,关注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解,关注教学目标对各教学要素的整体统领与贯穿能力。 |
|
新教师诊断调研课(第一年新教师为转正课) |
2 |
各学科领航团队教师 |
参与式培训 |
理论+实践 |
以“现场实战”的个性化备课上课形式,每位新教师自选内容上一节公开课,领航团队实现“一对一”全程教学跟进,辅之以专家点评进一步提升 |
|
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系列活动(一) |
2 |
陈有正 |
实践+理论 |
课例研讨+讲座研讨 |
活动立足教师自身最近发展区和“做中学”的科学培训理念,关注从教法学法角度提升研究力。在与名师教学对比分析基础上开展案例分析与理论指导。 |
|
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系列活动(二)研讨 |
2 |
叶幼贞 |
|
教学观摩+交流分享 |
“聚焦复习课模式及要素”,通过新老教师同课异构、互动评课研讨,感悟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及努力方向 |
|
展示反思 |
杨帆启航杯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
2 |
领航团队 |
参与式培训 |
实践 |
是对青年教师基本功水平的一次检验,也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并对自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
师徒结对汇报课 |
2 |
领航团队 |
参与式培训 |
实践 |
扎实开展师徒结对教学研究活动,夯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提升年轻老师在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方面水平。 |
|
主题教研活动 《实施精准教研构建有效课堂》 |
2 |
新教师 |
参与式培训 |
实践 |
本次活动,围绕“精准教研、有效课堂”这一研讨主题,通过“精准诊断——集体研磨——课堂实践——深度反思——智慧共享”开展真实研讨,聚焦教学实际中的困惑与问题,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和反思,这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和抓手。 |
|
合计 |
32 |
|
|
|
|
|
说明 |
1.共32学分,其中理论类课程学分为16分,占比50%,实践类课程16分,占比50%。(实践类课程是指以培养学员实践意识、行动习惯和操作能力为旨的课程。一般以学员课堂教学、观课议课、模拟教学、技能学练、参观考察、团队破冰、拓展训练等培训形式实施的课程均属于实践类课程) 2.本课程培训周期为1年,部分主题活动每月一次,有些主题活动1年一次。 3.因不同学科年轻教师占比不同,近几年学校的新老师基本以政史地、语文、英语、生物等学科为主,其中政史学科占比60%以上,所以课程专题中很多附件会出现学科不均衡情况。 |
(三)师资说明与实施条件
1.师资说明
姓名 |
基本情况 |
课程名称 |
内容简介 |
徐丹青 |
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 |
说课说什么 |
以教材分析与解读为重点,重视教学内容与方法运用,关注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解,关注教学目标对各教学要素的整体统领与贯 穿能力 |
张新强 |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书记、市名师办主任张新强教授 |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
以促进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为重点,关注教师专业成 长,明确学习目标及个人发展规划 |
周啸勇 |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 |
对话青年教师 |
励志教育,对新教师期许与激励 |
丁碟 |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中坚 |
核心素养下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 |
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上课、研课等教学基本流程及规范,提高“专业化”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以学科素养的重点,剖析高中新课程理念,引领教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升研究力。 |
谢尚志 |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
观课议课与教师发展 |
以课例为载体,指导年轻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如何观课议课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和形成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估的习惯,逐渐树立一种自主发展意识和个性化教学风格。 |
陈雪金 |
温州市名教师,曾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师德标兵 |
师德讲座 《用爱浇灌希望用心体会幸福》 |
讲述身边教育故事,现身说法,引发头脑风暴,明确德为师之本,引发对生本观和育人 价值的反省 |
陈有正 |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中坚 |
《遵循认知规律,提升复习效益》 |
足课堂教学,通过上课、观课、议课、评课、专家讲座等活动,提升年轻老师在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方面水平。 |
吴素珍 |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校领航团队成员,校心理辅导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市骨干教师 |
读书沙龙(每月一次) |
以“破冰之旅”的参与式培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团队,针对多元化阅读环境创设主题,开展互动教研,让每一位参训教师真正成为活动主体,形成深厚的团队学习氛围,增强 凝聚力 |
2.实施条件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自研训一体化以来,我校就开展了分层次、分类型、主题式的各类教师的校本培训,多次举办全省乃至全国大规模高层次培训活动,在全市乃至全省享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学员的考勤、考核、评优及实践培训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分管该项目副校长谢尚志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负责并组织过90学时、32学时等新教材新教法培训班等多层次、多种类培训,有一定的培训经验与方法,侧重于从受训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设计课程体系,用体验式培训有效引领和改进受训者,深受教师们的一致好评。项目负责人陈雪金,温州市名教师,温州市陈雪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同时,项目组邀请了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教授级教师或特级教师,为本项目相关课程内容开发开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作业要求与结业标准
1.作业要求
团队作业+个人作业两部分
2.结业要求
(1)学员必须修完规定学时,一般不准请假。确有特殊情况需请假,按标准扣除相应学分。缺课时间超过四分之一的,或未按要求递交作业的,成绩均判定不合格、不予结业、不计学分。
(2)优秀学员评比资格:表现积极、无缺勤、高质量完成作业,名额控制在总人数25%。